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约束是《新资本协议》提出的商业银行监管理念之一,与资本金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一起被称为商业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次级债券由于其独特的市场约束机制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日益流行,次级债券市场有了较快发展,同时,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以2004-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106支只附带赎回权的次级债券为样本,分别选择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次级债券净期限相同的虚拟国债的收益率、与次级债券期限和赎回条款相同的虚拟债券的理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将每支债券的票面利率减去对应基准利率,得出次级债券的发行息差,以宏观变量、债券属性变量以及发行银行的相关变量作为自变量,对发行息差进行回归,以研究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指标与其次级债券息差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我国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状况。 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指标对其发行的次级债券息差有很显著且与理论预期方向一致的影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成本收入比越低,其发行的次级债券息差越低,这显示我国次级债券市场存在市场约束现象。但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指标对息差有显著但与预期方向相反的影响,即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越高,其发行的次级债券息差却越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目的是补充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由于资本监管越来越严格,发行次级债券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变得更为迫切,流动性指标更多的反映了商业银行支付利息的实力,流动性指标越高,则商业银行能承担的利率水平也越高。银行性质、自身资产规模与发行的次级债券息差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要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时,将得到市场的“息差减免”;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发行的次级债券息差越低。综合而言,我国次级债券投资者拥有一定的市场监测能力,能识别商业银行的风险,但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作用发挥并不充分,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