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中医内外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随访等中医综合疗法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疗效,最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粘膜愈合质量、延长缓解期、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防止癌变、延长生命,从而建立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疗法模式,为临床服务。同时,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IL-33 /ST2系统与UC关系,从免疫学上试述UC发病机制,期望从细胞因子上寻找治疗UC的新靶点。方法:一、文献研究部分: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系统整理UC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二、临床研究部分: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病例,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模式,应用中医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随访等多种措施,以西医治疗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每组30例,治疗6月,每1-2周进行随访,从临床症状疗效、血液学比较、肠镜及病理、复发及入院率、SF-36生活质量、SAS和SDS心理量表、副作用、医疗费用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从而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远期疗效、预防复发及其安全性作出科学评价。三、实验研究部分:研究对象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部及门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4组:UC缓解期组,UC活动期轻度组,UC活动期中度组,UC活动期重度组,健康对照者10例。测定血清中IL一33、ST2、外周血CRP、ESR及血常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中医症候特点UC缓解期患者的所表现的中医证型较为繁杂,本研究中共分为八型,其依次排序为脾虚湿蕴型(31.7%),寒热错杂型(26.7%),气血亏虚型(18.3%),大肠湿热型(15.0%),脾肾阳虚型(5.0%),余肝郁脾虚、阴血亏虚型、肺热亢盛型均为(1.8%)。其中以脾虚湿蕴型最多,寒热错杂型、气血亏虚型较多,其次为大肠湿热。对于UC缓解期主要治法为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辅以清肠化湿、活血化瘀、调肝理气、调肺化痰、消积导滞等。二、中医综合疗法对维持UC缓解期对比西医对照组具有以下特点:(一)临床疗效方面,症状总积分上,治疗1-4月,治疗组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6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痛方面,治疗1月腹痛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但治疗组腹痛评分总体呈降低趋势,在治疗4-6月,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6月后对照组腹痛评分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维持治疗上疗效相当,治疗组对症状改善起效慢,但维持缓解疗效平稳且持久。(二)两组在CRP、ESR、WBC、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者对临床炎症活动指数改善上疗效相当。对贫血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对贫血等全身症状改善明显。(三)本研究中复查肠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肠粘膜恢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病理结果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炎症情况情况比较,治疗组对肠道炎症程度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促进肠道粘膜愈合作用。(四)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10%;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16.7%。两组复发率比较经精确概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1例,入院率3.33%;对照组入院2例,入院率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维持缓解及预防复发疗效相当。(五)本研究SF-36量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自身前后对比八个维度中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对照组,在生理功能(PF)有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在上述四个维度上有改善;而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只在总体健康(GH)上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SAS和SDS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SAS和SDS分值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况加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UC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水平。我们可推断UC患者存在着较高的抑郁焦虑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患者情志和心理健康,提高生存质量上有更大发展潜力。(六)随访期间对照组共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肝功异常者3例,肾功异常1例,发生贫血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治疗组发生率为O。提示中医治疗组副作用少。(七)两组患者日均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日均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医综合疗法对维持UC缓解期治疗可减少医疗费用。三、IL-33/ST2系统与UC关系IL-33/ST2系统在UC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UC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和缓解期组,且彼此相关,ST2与CRP、ESR、PLT、血白细胞计数相关,IL-33与ESR相关。UC中重度组患者CRP、ESR、白细胞计数计数与轻度组、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但轻度组、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以上炎症指标与轻度以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轻度以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ESR、血白细胞计数与UC严重程度无相关性,CRP活性与UC严重程度呈相关性。血小板UC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提示UC活动期血小板活化并可能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血栓的形成。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维持治疗取得满意临床综合疗效,与西医对照组相比,复发率相当且副作用少,改善症状持久稳定,改善贫血等全身症状,提高肠道粘膜愈合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可见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具有价廉、有效、安全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并推广。本研究发现IL-33/ST2系统在UC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UC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和缓解期组,且彼此相关,ST2与CRP、ESR、PLT、血白细胞计数相关,IL-33与ESR相关。虽未发现IL-33/ST2与UC严重程度相关,但结合国外文献,可能与纳入例数偏少造成研究结果偏移。据此,我们推测IL-33/ST2系统在UC的发病机制及不同病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预测UC的炎症活动程度,未来可作为UC的一个新生物学指标。IL-33/ST2信号通路发挥促Th2免疫效应,其中ST2L介导IL-33对Th2依赖的炎症反应的影响,而这种促炎作用可以被sST2负向调节。对IL-33/ST2信号通路机制的详细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UC发病机制,寻找治疗UC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