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居民初婚年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的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的数据,以80后已婚居民为研究对象,描述80后已婚居民初婚年龄的现状,并从户籍身份、体制身份、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水平、性别几个方面分析其对80后居民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发现:80后居民较50后、60后、70后居民的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户籍身份、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性别因素对80后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体制身份、个人年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户籍身份对80后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非农业户籍居民初婚年龄高于农业户籍居民。但户籍身份对初婚年龄的影响存在体制身份、收入水平上的差异:户籍身份仅对体制外工作者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仅对个人年收入在0-40000元居民初婚年龄的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80后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初婚年龄越大。首先,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对农业与非农业户籍居民、男女居民的初婚年龄影响显著,但对非农业较之对农业户籍居民的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对男性较之对女性的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其次,各受教育程度对体制外工作者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对体制内工作者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体制内较之对体制外工作者的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最后,高中及以上学历对年收入在0-20000与40001-60000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大学及以上学历对个人年收入在20001-40000的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且受教育程度对高收入居民较之低收入居民的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性别对80后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男性居民初婚年龄高于女性。性别对初婚年龄的影响存在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仅对小学及以下、初中、大学学历居民有显著影响;仅对个人年收入在0-20000元的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中心逐渐出现了一部分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他们拥有者双重的身份,既是工人又是农民。他们在城市化的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