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现象已经遍及到教育领域。教育全球化为许多人异国求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留学生的大量涌现是教育全球化的典型代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过去几十年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海外留学生作为迅速壮大的群体,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为深入调查中国留学生的异域生活,本文针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进行了详尽研究。本文以Kalvero Oberg的文化休克、Sverre Lysgaard的U型跨文化适应模式、Yong Yun Kim的压力—适应—成长动态跨文化适应模式、John W. Berry的融合—同化—隔离—边缘化四种适应策略、Yong Yun Kim的跨文化适应结构模式和Stella Ting-Toomey的既有因素为理论框架,首先对“中国海外留学生”和“跨文化适应”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然后提出了贯穿全文始终的三个研究问题。第一,中国海外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普遍性和相似性是什么;第二,中国海外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都采取了哪些适应策略,哪种策略最受欢迎;第三,中国海外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受到哪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们选择不同的适应策略。为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采用个案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访谈和问卷两种方式,对遍及世界五大洲的四十位有海外求学经历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实践调查。作者用描述统计学的频率、百分比、平均值等方法对来自访谈和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找出了三个研究问题的答案。首先,大部分调查对象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都不能避免“文化休克”现象,并且大部分调查对象也都经历了U型跨文化适应模式中的各个阶段和压力—适应—成长动态跨文化适应模式中的各个过程。其次,融合策略在中国海外留学生中最受欢迎,同化策略也得到了不少留学生的肯定,但隔离策略和边缘化策略很少受到留学生的认可。再次,出国年龄、旅居时间、教育背景、外语水平、个人性格、前期准备、出国动机、性别、所学专业等内部因素和所在留学国客观环境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直接决定中国海外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