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互动话语与学生论证的关系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论证并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是当下科学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已发现教师话语直接影响着对学生论证,然而少有研究者从师生互动话语角度展开论证研究。因此,本次研究以教授4年级小学科学的三位老师为研究对象,将师生互动话语转录为文本加以分析。将师生对话按照被回应的话语(Identification),回应话语(Response)和被回应-回应话语(Interpretation-Evaluation)的师生对话分析框架将其编码分类并加以分析,试图解答以下问题:A.三位小学科学教师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话语有何特征?B.三位小学科学教师课堂中的学生论证表现如何?C.三位小学科学教师课堂中师生互动话语与学生论证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科学教师的师生互动话语虽有相似之处,但各有其特征。在三位教师的课堂中,受到教师回应的话语最多的为知识观点与对话维度,经验,逻辑推理维度和无关科学的学生话语被反馈比率最小。教师通常通过提出封闭型问题开启话题,对学生话语通常进行评价、重申和完善。通过对两位教师课堂中的学生论证分析可知,学生论证从数量上看比较少,从质量方面看学生的论证水平并不高,不同教师的论证质量分布各有特点。研究发现师生互动话语与学生论证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提问类型和学生论证的数量和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开放型问题能够促进学生论证的产生,但不一定可以提高论证的质量,封闭型问题会抑制学生论证的产生;推理维度的反馈方式对于学生论证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当教师对学生的不符合科学的观点进行回应时,要求学生解释的回应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论证的理由层面的水平,要求学生参与到论证中的回应方式有利于促进反驳的产生,教师促进学生发表类似观点的反馈方式有利于增加学生论点的数量;而简单的认知论维度的反馈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观点的反思。
其他文献
以浙南、闽北、闽东两省历史上的地理、文化交叠区域为考察对象,以广泛采用公尺为建筑营造用尺之前的传统营造尺,如曲尺、鲁班尺、玄女尺、五尺等的尺系分布与使用情况为考察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深化改革发展,进行依法治国。首先从社会文明建设着手,开展了依法治国、文明治国,走社会主义特色道路。进而讲述了依法治国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与历史,在法治与改革的双重作用下成就我们的中国梦。  【关键词】依法治国;改革;制度文明  一、围绕深化改革,开展法制强国的道路  1.首先抓住制度文明建设。  创建制度文明的根源在于制度的建设。在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国家现代化体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探讨了一些有关建筑的基本问题,就审美无利害性、建筑的合目的性以及形式本身和刺激因素等问题作出精辟的分析.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