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全生命周期下的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可持续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建筑作为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带来的建筑品质的提升以及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的精准预测与优化都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可持续能力。   对于传统设计流程下的特点与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对建筑设计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分析各个阶段中信息的特点与转化与各个阶段衔接部分的信息传递特点,同样也简要的对施工阶段,后期运营维护阶段所显露出的问题进行解读,通过这些分析总结出现在建筑业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传统流程难以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的重要因素。然后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阐述,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的信息集合性与信息渠道的连贯性与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的要求的温和,探讨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引入了BIM的概念,并对其概念、特点、软件体系进行分析、总结以及与传统设计模式的对比,在之后又对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目标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传统设计模式与BIM设计模式完成此设计目标的方法进行比对,得出了BIM设计模式较传统设计模式更适用于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的结论。在BIM技术的支持下,不光可以更好的完成设计,并能在设计中结合分析出来的数据优化设计,大幅度提高建筑的可持续能力。   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可以通过BIM结合云技术对BIM模型进行更新维护,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并在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应用,在设计阶段,其应用有:场地分析、方案辅助设计、建筑性能分析、可视化设计、协同设计、碰撞检测、工程量分析。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有:数字建造、施工模拟、施工现场指导、物料跟踪。后期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有:竣工模型交付、后期维护更新、资产管理、施工功能管理、灾害应急模拟。这些BIM在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完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目标,增加建筑的可持续能力。   结合实例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构建试验,并用传统设计方法进行构建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其相对于传统设计软件平台的优势与劣势,得出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不可替代性。之后结合上一部分建立的建筑信息模型,分析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作用,从决策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后期运营维护阶段,把各个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的重要应用进行试验以及总结。
其他文献
本论文隶属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传统农房建造关键技术改良与应用示范”(2015BAL03B03)。  民居建筑是人类最基本的建筑类型。传统民居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样
当代中国,进入了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的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过渡,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也催生了近年来行政中心建筑的建设浪潮。而会议空间作
本论文类型属于工程实践类。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居民收入、休假时间的增加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的需求在逐渐增长,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休闲农业以乡村风
旧城更新是我国当下大中型城市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工作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对于土地市场开发的客观经济规律缺乏重视
当今中国的铁路建设快速发展,铁路大型客站作为未来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铁路客站的项目建设与理论研究都需要着重考
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建立强大的防灾空间系统,提高城市防灾能力,探求城市空间环境的相对安全模式已逐渐成为当今人类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在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物质基础之后,人们必然会在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上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希望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因此农村的建
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竞争力正日益成为决定城市命运的关键。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研究较为滞后,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在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构
在过去的30多年里,郑州地区的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郑州地区许多既有住宅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的
本研究缘起于作者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商圈快速发展现象以及相伴生的诸多问题与矛盾的关注。在通过现场调研、问题分析总结以及对商圈未来的发展构思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中对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