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的,它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也就是对劳动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支出(直接成本)和劳动者在接受教育时放弃的工作收入(机会成本)等价值在劳动者身上的凝固,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的总和。而投资风险是指进行资本投资后所得收益的不确定性,所以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就是指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后所得收益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人力资本投资往往被视为一种消费行为,而人们对消费支出本身也不存在获取收益的期望。因此,人力投资风险很少被人们论及。但事实上,是投资就会有风险。人力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投资收益具有很强的滞后性,风险也因此可能更大。人力投资风险在理论上主要是由教育体制和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求规律造成的。在市场上,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并且该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时,才具有资本的属性。具体到人力资本,即只有某种人力投资结果既具有稀缺性,又具有不可替代性时,劳动力才能转化为资本,这种人力投资才是真正的资本投资。因此,我们在界定人力资本时,不能只侧重于其是否进行了人力投资,进行了多少人力投资,同时也更应该注重投资的有效性,即人力投资风险的存在。 我国是一个经济处在增长时期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加入WTO,在谋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好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规避问题,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历史原因并随着时间沉淀积累,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尚存在许多问题,隐藏着大量矛盾,因此潜在着许多可能引发投资风险的诱因。其一,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明显不足。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国与国间的竞争也集中体现为一国人力资本的拥有量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因此,就这一角度来看,对人力资本不投资或者是投资不足,都将势必会影响一国未来经济发展,埋下诱发风险的隐患。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本现状令人担忧:各国<WP=3>统计显示,中国对人进行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而每年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比率大大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此,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海克曼,也在提醒中国应该警醒,认为这种不平衡是现行政策严重扭曲的表现,这种扭曲将会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二,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单一。受旧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角色,主要由政府来扮演。这一投资体制的特征是:由政府主导,实行高度集中统一;以较低收费,甚至是免费的形式向个人提供教育服务;实行计划指令,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各级各类学校只是政府的附属,投资、招生、管理、分配都实行严格的统一计划管理。而企业以及个人只能成为政府投资收益“外部效应”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并没有成为主要的投资主体和风险承担者。其结果是,由于计划的刚性,信息不对称,决策结构集权化,缺乏激励机制,从而使国家计划与现实需要相脱离,供给偏离需求,造成供求失衡和投资的低效,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其三,人力资本投资的配套体系不健全。对于投资而言,在投资前期,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和论证是减少投资风险的关键。而要拥有充足有效的信息,以保证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就要借助相应的信息服务机构。进入投资期间,需要完善的人力资本市场反馈真实的市场信息,以及市场机制的适时调节,以确保投资方案的实施。最后,投资收益的最终实现以及合理分配,还需要开放透明的市场和完备的法律制度支撑。但是,反观我国有关人力资本投资的配套体系,仍待加快建立和健全。本文正是基于此,立足中国国情,在肯定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前提下,重点围绕投资的风险性而展开,试图从宏观(政府)、中观(企业)和微观(个人)三个层面,按照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发生的过程为脉络,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途径,以期使人力资本投资更加理性化,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 本文共由四章组成:<WP=4>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史的回顾,对早期“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以及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在充分肯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揭示出人力资本与结构性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同时,也提出了现今人力资本理论尚有待解决的两大问题,即人力资本的测度和人力资本与其他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第二章将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引入正题。首先通过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比较分析,解读了人力资本的内涵,并由此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加以认识。其后,详细介绍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和方式,引出投资主体的概念并将其锁定为本文研究的客体对象。在本章的最后,对有关投资与风险的关系、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诱因分析、风险发生的具体表现以及风险测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从而为后面章节的分析确立了研究的视角和论证的依据。第三章是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整体现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