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这既要归功于R&D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要归功于技术创新源的多样化发展。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相比,相关研究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技术创新源的多样性是技术创新过程的重要特征,但有关技术创新源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2006年以来,我国开始强调对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源的系统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有效性和产出率。首先,根据技术创新动力源理论和职能源理论,构建了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然后,对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产业差异的内在机理;最后,将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与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技术创新渠道源视角下分析了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为:①构建了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本文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为研究背景,假定制造商、供应商、用户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在一个产业领域内同时存在,进而构建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具体包括内部R&D、技术转让、技术溢出和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其中,内部R&D、技术转让和技术溢出具有技术推动效应,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具有需求拉动效应。此外,技术转让包括国外技术转让和国内技术转让,技术溢出包括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权企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包括国外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和国内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表明,上述各类技术创新渠道源都是有效的,这说明本文提出的技术创新渠道源研究框架及其前提假定是合理的。这一框架是对技术创新动力源理论和职能源理论的扩展。技术创新动力源理论的技术推动观点、需求拉动观点和推拉观点对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有不同的表述,但三种观点都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制造商。技术创新职能源理论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在一些领域是制造商,在另外一些领域是供应商或者用户。两种理论均未关注这样的情形:制造商、供应商、用户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在一个产业领域内同时存在。本文的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②在同一类型产业技术轨道下分析了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的差异。本文应用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根据信息粘性分析技术创新主体对本地信息的偏好以及这种偏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而对科技型产业技术轨道下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造成这些产业差异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不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有效性和产出率存在差异,这归因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对原创性内部R&D的重视程度、国内技术水平、国外用户与国内用户的相对比例等产业特征。这一研究是对Pavitt分类模型的扩展。Pavitt将产业技术轨道分为供应商主导型产业、规模密集型产业、专业供应商型产业和科技型产业四种,并激发了这一领域的大量研究。技术来源是产业技术轨道重要的影响因素和特征测度,Pavitt的分类模型定性地描述了各种产业技术轨道的主要技术来源。不过,Pavitt的分类模型以及相关研究均未回答这样的问题:在相同的产业技术轨道下,不同产业部门的技术来源是否存在差异?此外,Pavitt的分类模型以及相关研究均以国内市场假设为基础,强调国内市场产业间联系,没有考虑国外市场。本文的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③分析了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渠道源的影响。本文应用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源有效性和产出率的比较分析,研究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类型两个影响因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表明:不同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有效性和产出率存在差异,这归因于内部R&D能力、技术创新偏好、技术差距、技术应用水平等因素;不同所有权类型的企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有效性和产出率存在差异,这归因于三资企业的分厂效应和母公司效应、技术差距、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行政色彩等因素。关于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现有文献没有从技术创新渠道源的多样性这一新视角进行研究。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这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将技术创新等同于内部R&D,研究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与内部R&D的相关关系。另一类是研究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这类研究关注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与专利或新产品的相关关系,没有考虑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性质和特点。本文的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