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遭受抑郁困扰的人数越来越多,以前研究发现各种轻度、慢性应激可以诱发人类抑郁状态的出现,不可预见慢性轻度应激模型动物的行为学变化能较好地模拟这种临床抑郁状态,本实验采用不可预见慢性轻度应激方式建立大鼠模型,检测模型成功大鼠海马组织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分析寻找具有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s及靶基因,为今后应激相关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治疗靶点。方法:通过基线筛选的40只青春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模型组,正常组大鼠按5只/笼行正常饲养,模型组大鼠每天随机给予昼夜颠倒、鼠笼倾斜、禁水、禁食、噪音、潮湿垫料、异物、空垫料、悬吊、夹尾、合笼、水平震荡、交换鼠笼、饲养环境改变这14种轻度应激中的一种刺激,并结合孤笼饲养;在连续处理的第28和35天,分别进行两组大鼠的体重、糖水偏爱百分比、体表评分和旷场实验评定;模型成功大鼠为: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这两次上述各监测指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大鼠;选取模型成功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行脑部各区18F-FDGPET-CT葡萄糖代谢显影观察,然后麻醉处死行HE染色海马结构分析和海马microRNA芯片测定。针对microRNA芯片测定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差异性表达microRNAs的靶基因,并对其靶基因行GO和KEGG分析了解其功能和信号通路情况。结果:从模型组中获得模型成功大鼠12只,表现为大鼠体重、糖水偏爱百分比以及旷实验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体表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脑部各区18F-FDG PET代谢显影结果半定量分析发现,模型成功大鼠较正常对照组有6个感兴趣区的代谢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感兴趣区分别为下丘脑中央核(CIC)、后压部无颗粒细胞区(RSA)、第二感觉皮质(S2)、第一听皮质(Au1)、右侧丘脑腹后内侧核(SIBF)、外侧苍白球(VPM);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成功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且出现较多固缩细胞;microRNAs芯片结果显示模型成功大鼠有7个MicroRNAs上调(rno-miR-543-5p,rno-miR-382-3p,rno-miR-183-5p,rno-miR-3573-5p,rno-miR-410-5p,rno-miR-202-3p,rno-miR-493-3p),仅1个microRNA下调(rno-miR-370-3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发现这些异常表达的microRNAs涉及调控氨基酸转运、白介素-8生物合成、细胞粘附分子、胆碱能和谷氨酸能神经突触、咖啡因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等多个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的功能单位和信号通路。结论:不可预见慢性轻度应激可致大鼠海马组织部分microRNAs异常表达,这些异常表达的microRNAs可能与大鼠应激相关抑郁障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