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加强台风发生率的年(代)际变化及成因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了1979-2015年间美国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简称JTWC)提供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最佳路径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简称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简称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区(Western North Pacific,简称WNP)发生快速加强(Rapid Intensification,简称RI)的热带气旋的发生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综合探讨了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下大尺度热力和动力环境因子的影响,揭示了影响WNP快速加强热带气旋(简称RITC)发生率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的可能物理机制,结论如下:(1)分析发现,20世纪末以来西北太平洋快速加强的热带气旋发生率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20世纪末以来显著减少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和无显著变化的快速加强热带气旋频数共同导致的。(2)分析发现,20世纪末以来热带气旋频数显著减少主要是受不利的大气环境尤其是显著增加的垂直风切变和显著减少的低层相对涡度所影响。而快速加强热带气旋发生率20世纪末以来的显著增加主要是受有利的海洋环境尤其是显著增加的海洋热容量的增加所主导的。并进一步指出了影响热带气旋频数与快速加强热带气旋的物理机制的联系和区别,20世纪以来,东部信风增强,导致垂直风切变增大,季风槽减弱,不利于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东部。赤道东信风的增强同时也使得温暖的表层海水在太平洋西部堆积,为热带气旋发生快速加强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学条件。(3)综合考虑了季节变化和台风活动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ENSO类型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和快速加强热带气旋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entral-Pacific(CP)ENSO事件发生时,TC初始位置呈东西分布态势,Eastern-Pacific(EP)ENSO事件发生时,TC初始位置呈东南-西北向分布,TC频数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为西北太平洋东南象限(SE-WNP)和西北象限(WN–WNP)。CP El Ni?o期间,TC RI过程在WNP中部海区增多,但EP El Ni?o年的7-9月和10-12月大部分TC在SE-WNP就已经发生了其生命史的首次RI过程。La Ni?a事件年,TC RI过程集中于西北太平洋西部。CP ENSO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的RITC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EP ENSO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东部RITC发生率显著高于WWNP。(4)进一步指出了大尺度大气环境因子尤其相对湿度变化为ENSO对西北太平洋快速加强热带气旋发生率的重要大尺度环境因子,而海洋热容量的年际变化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加强并无显著的直接联系,这不同于年代际时间尺度海洋热容量在快速加强台风中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摩擦型耗能器,由于其力学性能简单,耗能特性稳定及便于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减震设计中。本文主要研究钢板—复合材料摩擦耗能器,详细分析了该型耗能器的受力机理和耗能特性,并对其摩擦材料和结构进行改进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改进的方法,使其在组装方法,耗能启动力和工作稳定性上进一步得到优化。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回顾了钢板—复合材料摩擦耗能器从提出到目前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里定居生活,这也就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紧缺。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力发展高层建筑便成了一种有效措施,其中高层剪力墙结构又是高层建筑的一种常见且主要的结构形式。同时,近几年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并且实践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黏弹性阻尼器减震结构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已逐步趋于成熟,为了使其能在工程中推广应用,实用型的计算分析方法亟待解决。目前,已
目的: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胶质细胞瘤最多,U87是其中一种胶质瘤细胞。雷氏大疣蛛是
1920年代,中国内部军阀对峙、南北分裂、党派竞合,北京政府薄弱的控制力使得社会各阶层深度的政治参与成为可能。刚刚经历过“转型时代”的新式知识分子通过各种团体开展政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实验研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摩擦磨损的研究需求,因此必须借助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原子尺度理论模型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已经成为研究材料摩擦磨损行为和机制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采用MD模拟研究单晶Zr(0001)面的摩擦磨损行为受不同温度(300K、4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事件与北半球冬季寒潮的联系,本文使用了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1980年-2018年39年间47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的温度场和风场变化以及行星波垂直传播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并重点以2015年冬季和2016年冬季的两个SSW为例,探讨了吸收型和反射型SSW的行星波传播特征及其与北半球冬季不同地区寒潮的联系。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
随着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的发展,滚动接触引起的疲劳损伤已成为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一种新颖的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非局部理论,建立了轮轨滚动接触离散模型,研究了滚动接触过程中轮轨裂纹的扩展情况。首先,通过LAMMPS软件建立了近场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滚动过程中应力分布的变化;然后,在不
本研究以保留不同母树株数(45株/ha、75株/ha、120株/ha、195株/ha)主伐后9a的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种群为对象,试图从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入手,对主伐保留不同母树株数的油松人工林种群稳定性加以描述,基于主伐后油松人工林种群稳定性结合主伐后更新个体的生长指标差异对林场下一步的抚育工作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油松林天然更新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同类地区森林生产经营提
交互学习在计算机学科领域中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人类与计算机双方的优势,处理双方中单独一方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于如何设计一个人机循环来完成交互
在临床应用上,病变肺的分割是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复杂的结构、病理的改变、个体的差异性以及较低的成像质量,临床上对三维低剂量CT图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