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2+增强型荧光传感和阴离子传感中的CT耦合PET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2+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重金属离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命和环境科学意义。因而,高选择性、高灵敏地监测其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荧光以其高的检测灵敏度、信号易于远程数字传输,特别可实现现场成像分析,成为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已知顺磁性Cu2+是一种高效的荧光猝灭剂,因此其荧光光谱检测方法多为荧光猝灭法。就检测灵敏度特别是施行成像分析而言,荧光增强型方法更为优越。近年来,基于荧光增强法识别铜离子的文献已有报道,但为数不多,且多集中于有机介质中,含水相中基于荧光增强法识别Cu2+的文献鲜有报道。因此,发展增强型Cu2+荧光传感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相对阳离子,阴离子识别一直是超分子化学发展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受制于阴离子独特的结构特点,如半径较大、几何构型各异以及对环境pH极为敏感,受体分子的设计更为复杂,因此探究阴离子识别的传感机理和对受体分子的理性设计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论文报道了水溶液中对Cu2+高灵敏、高选择性荧光增强型响应的催化型传感分子,并研究其传感机理,开拓了分子设计的新思路。同时,考察CT耦合PET传感机理,为增强型阴离子受体和有机催化剂分子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最后设计合成基于多重氢键的氨基酸识别的受体分子,初步探索水相中的氨基酸识别。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了本论文在分子设计中所运用的光物理机理和传感模式,包括:(1)(n,π*),(π,π*)能级翻转机理,(2)荧光化学计量传感机理,(3)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理。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提出论文设想。第二章:详细介绍论文工作所涉及的主要试剂、仪器方法和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鉴定。包括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DiAPC)、N-(苯甲酰/苯磺酰)胺基-N’-亚甲葸基硫脲衍生物和胆酸衍生物等近二十种化合物。第三章:通过简单的醛胺缩合反应,设计合成具有多个结合位点的2-ABA衍生物受体分子DiAPC,由于其在2-ABA的氨基引入取代基从而有效降低其本体荧光。由于在受体分子中引入Cu2+选择性结合位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表现出对Cu2+高选择性响应,可实现水溶液中Cu2+检测,且其他共存金属离子或阴离子均不影响其光谱响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实验证明受体分子DiAPC与Cu2+结合生成具有紫红色的Stenhouse盐,可应用于裸眼检测,而后进一步水解生成荧光量子产率较高的化合物2-ABA,是一类增强型荧光传感体系,并且DiAPC与Cu2+的结合常数大于2-ABA,水解后的Cu2+将继续与DiAPC结合,赋予了DiAPC对Cu2+高灵敏度响应,检测限可达1ppb,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催化型化学计量器。第四章:基于实验室前期工作,我们设计合成CT耦合PET型阴离子传感分子,考察其CT耦合PET光物理传感机制。由吸收光谱发现X-BCTUA系列化合物随AcO-的加入于长波长处出现CT吸收峰,而X-BSTUA系列化合物则无此现象,表明羰基相对于磺酰基具有更好的电子传递效应。由于X-BCTUA系列化合物具有更好的电子离域效应,核磁波谱数据显示其硫脲受体电荷密度相对同取代基X-BSTUA系列化合物较低,而在荧光光谱拟合所得的结合常数却相对同取代基X-BSTUA系列化合物较小(CT降低PET效果),循环伏安实验中蒽的氧化电位亦比同取代基X-BSTUA系列化合物较高。进一步考察荧光量子产率发现随取代基拉电子能力提高,主体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降低,表明主体化合物的PET方向为蒽到硫脲受体,循环伏安实验发现硝基取代化合物p-NO2-BCTUA出现还原峰,通过Weller公式计算可得PET自由能为负值,进一步证实该PET方向。结合X-BCTUA系列化合物具有更好的电子离域效应,其荧光量子产率相对同取代基的X-BSTUA系列化合物较低,且具有推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p-CH3-BCTUA的量子产率与含拉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p-Br-BSTUA相近。由于酰胺基硫脲部分亦为阳离子结合位点,我们亦考察金属阳离子对主体分子的光谱响应,发现Pb2+的引入猝灭主体化合物的荧光,系由于硫脲受体与Pb2+结合后,电荷密度降低,还原电位降低,促进PET发生,进一步证明该PET方向为蒽到硫脲。CT耦合PET传感机理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设计基于PET传感的增强型中性传感分子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同时由于酰胺化合物比磺酰胺更具电荷传递效应,CT效应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硫脲受体的电子密度,为设计合成基于硫脲受体的有机催化剂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五章:设计合成基于多重氢键的氨基酸传感分子ACCA,然而,化合物ACCA无法实现分子设计所预测的实验现象,比较研究发现,辅助配位强弱和空间匹配成为该类传感分子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我们进一步实现氨基酸的传感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致力于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揭示掺杂改性的作用机理。针对目前光催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诸如TiO2光催化量子效率低、吸收利用波长范围有限等问题,使用过渡金属离子
采用XRD ,BET ,吡啶吸附 IR ,NH3 TPD和XPS等手段表征了Pd La/γ Al2 O3 和Pd La/MgAl2 O4负载型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和表面酸性 ,并对比研究了两种催化剂在 2 ,6 二异丙基苯
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NHC-CO2加合物,并将其作为催化剂首次应用于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考察了这类催化剂的分子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NHC-CO2的
超临界流体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基础理论和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固体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相平衡研究仍然是超临界流体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制约
热电材料是利用塞贝克(Seebeck)效应和佩尔帝(Peltier)效应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是高技术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材料,在热电发电和热电制冷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g2Si
当前新型核能利用系统以及核军工研究对快中子诱发239Pu(n,f)反应相关核数据提出了更高精度和更高中子能量的需求。由于各种原因,有关快中子诱发239Pu(n,f)反应的实验工作开展较
钴铁氧体(CoFe2O4)薄膜具有较高的矫顽力、磁化强度、磁晶各向异性、化学稳定性和耐磨损性能,可作为高密度磁记录介质,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垂直磁记录材料。本论文系统地研
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正逐渐成为工业化技术,在土壤,水质和大气的污染治理方面展现出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介绍了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发现了丰富的油田水和地下卤水资源,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的油田卤水,具有高钙富钾的特点,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展具有油田卤水体系特征的介稳相化学研究,对于这些
针对现有液压支架监测系统未实现液压支架综合工况全面监测和评价的问题,建立了液压支架综合工况评价模型。通过安装于支架顶梁、前连杆、底座上的姿态传感器得到顶梁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