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隐名股东问题在理论、实务中均引发了诸多的探讨,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护一直未做到位。本文以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为侧重点,在厘清相关基本问题、分析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就如何保护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提出笔者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澄清关于隐名股东的一些误解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构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探讨了涉及隐名股东问题的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弊端和原因,为今后我国建立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提供一个思路。同时,本文也就隐名股东的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在分析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概念、类型和特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特殊性、类型和功能。第二部分对构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首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分析了其必要性,进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构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条件。第三部分对域外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在分别介绍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关于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域外运用股权信托和代理制度解决隐名股东问题的方案,进一步指出我国不能通过单一的法律移植来解决我国的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在本章中,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及相关法规中涉及隐名股东问题的相关规定,进而分析了现有规定存在的问题和带来的弊端,最后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笔者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完善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应坚持的原则,然后探讨了相应的保护模式,指出通过系统立法的方式更为可取:进而提出了对保护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主要规定的完善,最后就隐名股东应如何防范自身风险提出来笔者的建议。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主要有:第一、本文选取当前的热点问题——隐名股东作为研究课题,研究重点立足于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护而不是单纯的规制;第二、本文专章从可行性和必要性方面就构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分析,这在以往的文献中是没有的;第三、本文在域外比较部分中,除了介绍域外的规定,还参考了大量域外的文献,介绍了新的理论研究状况,并指出国外的解决方案可为我们借鉴但不能直接移植;第四、本文在保护模式中,考虑到法律规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出了系统立法思路的保护模式,且是在公司法体系内进行保护,这与其他的通过信托和代理来解决的方案是不同的;第五,本文不仅提出了保护思路,同时也指出了在涉及隐名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主要规定方面首要应当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