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副产物和能量的交换、废物和废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链上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的协调发展。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是区域生态产业发展的基础,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区域生态主导产业的选择入手,对区域生态产业链(网络)的形成机制、生态产业链优化以及生态产业链构建的政府最优配套资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结合山西能源大省的实际情况,对山西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主导产业选择、产业链构建中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山西构建生态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本文的创新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分析山西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山西能源大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前瞻性的、与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生态产业园模式和产业链的加环闭合模式。系统动力学仿真表明: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相比,其经济、环境效益明显提高。
(2)考虑到博弈中各参与方的信息缺失情形,本文引入灰色系统的思想,提出了重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灰博弈的相关概念,建立了重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灰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生态产业链的多阶段动态构建过程,以企业和政府的每一次决策作为一个博弈过程,企业与政府的效用函数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区域生态产业链的重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灰博弈模型,研究了生态产业链的形成问题。
研究表明:生态产业链存在两种基本形成机制: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在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条件下,区域生态型产业链的构建运用政府主导或政府与市场并重的模式较为合适;而在市场机制较发达的地区,区域生态型产业链的构建运用市场主导模式较为合适。
(3)本文提出了灰色动态规划及相关概念,建立了灰色动态规划模型,并运用标准区间灰数给出了模型的最优解算法,提出了第一最优灰策略和第二最优灰策略,把经典动态规划模型拓展到信息不确定性领域。基于生态产业链的多阶段动态构建过程,以产业链的每一次构建作为决策阶段,产业生态收益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生态产业链灰色动态规划模型,研究了生态产业链的优化问题,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模型可行性。
(4)基于内生经济理论,本文建立了生态产业链构建的产出函数,构建了生态产业链构建的政府配套资金最优化模型。研究了在相关可用资源、投入资金和制度约束程度等条件约束下,政府如何合理配置其生态产业链构建资金,获得生态产业链构建最大效益。讨论在多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条件下的盈亏平衡分析,设计政府在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等不同类型情况下投入量最小的盈亏平衡点,寻找政府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配套资金具有最优性和有效性的性质,且当政府资金增长的有效性大于1时,政府才会增加其生态产业链构建投入,否则不再增加其投入。
(5)以山西能源大省为研究背景,针对其生态产业链构建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政策建议: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链;提升产业技术绿色支撑能力,建立生态工业的产业化体系;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完善生态产业发展的市场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法律强制体系,加强政府政策的导向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