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至近红外厚壳层InP量子点材料与器件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量子点已在LED,太阳能电池,生物标记,激光器与传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制备绿色、环保、高效量子点一直是量子点领域的主要目标,而InP量子点材料作为Ⅲ-Ⅴ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对于蓝光InP量子点,为了有效的限制电子于核心中,我们以ZnS为壳层包覆InP核心,得到468 nm蓝光量子点,在第一层ZnS包覆过程中,未反应的硬脂酸锌会阻碍电子和空穴的注入。通过加入过量的S-TOP与未反应的硬脂酸锌反应,可以使残留的硬脂酸锌完全反应。同时在InP/ZnS量子点表面包覆生成的ZnS单体,可增加壳层的厚度,降低量子点之间的能量传递。纯蓝色InP/ZnS量子点的QY可达45%,通过对量子点包覆SiO2明显增加量子点的稳定性。对于蓝光QLED,其EQE达到了 1.7%,达到了文献报道最高水平。对于绿光InP量子点,我们使用价格低廉的(DMA)3P作为P源,选择ZnMnS合金作为中间层来减少核心InP与壳层ZnS的晶格失配,MnS的带隙为3.7 eV,比绿光的InP量子点宽,这种壳层能有效地限制核心InP中的电子和空穴,形成了type-Ⅰ型结构的量子点。对于InP/ZnMnS/ZnS QDs,QY可达到80%。通过EDX元素分析,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量子点中掺入了Mn2+,并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Mn2+的掺入量(ICP-MS)。通过对量子点包覆SiO2明显增加量子点的稳定性,在蓝光辐照200小时后,效率只下降8%。最后,使用合成的绿光InP/ZnMnS/ZnS量子点,制备得到的QLED,EQE达到2.7%。对于近红外InP量子点,我们通过外延生长InP核心量子点的方法,首次合成了大尺寸InP(15nm)近红外量子点(>750 nm)。首先我们通过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终选择200℃进行外延生长InP核心,在外延2 h后,InP核心尺寸由初始阶段的5 nm增加至15 nm。最后通过将量子点进行配体交换,得到水溶性的量子点,实现在细胞成像上的应用。
其他文献
根据飞行中的工作状态建立某旋转叶片的振动模型,利用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法分别研究了气动载荷和离心载荷对叶片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载荷组
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从来就不是彼此独立、平行存在的,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给养影射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每一次的社会进步都必然成为艺术发生的催化剂。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新科技成果的产生,消解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和作画方式,从而为画家和观者带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到了21世纪的
在艺术设计领域里,图形设计承载着视觉形象的功能,传达着信息。中国的传统图形散发着民族文化气息,为设计师提高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如何在现代设计中把传统图形运用得当,是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球历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印度板块向北的持续楔入作用对整个亚洲大陆的地貌、水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的形
虽然人们对生物体内部成分具体物理特性的认知比过去深刻许多,但总体来讲尚处于起步阶段。生物磁性普遍微弱,并且生物体非常复杂,导致目前大多数生物体组成成分的磁学性质仍
个体一旦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往往会表现出各种行为征兆。通过对这些征兆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心理危机的早期识别和预警。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危机征兆缺乏统一界定,没有区分危险
复杂网络上的传染病研究是传染病传播动力学的一个方向,也是近20年数学在传染病传播中一个新的领域.在人类行为中,若将个体看成网络的节点,个体之间的接触看成网络节点间的连
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以及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无线电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天线的小型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无线通信设备的空间有限,通常需要天线具有低剖面的结构特性。随着天线设计理论的发展,为天线加载电磁超表面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天线设计方法。人工磁导体(AMC)具有高阻抗和同相反射特性,可以代替金属板作为天线的反射板,降低天线的剖面高度。因此,论文以基于AMC的宽带低剖面天线为研究对象,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