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国青铜容器的研究,既是秦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青铜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秦国青铜容器进行整理研究:首先从青铜容器的形制、纹饰入手,梳理秦国青铜容器的发展序列与演变规律;其次结合青铜容器在墓葬中的位置及组合关系,对墓葬等级进行判断,进一步剖析秦国的贵族等级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秦国丧葬、礼仪制度。最后,通过对其文化因素的探讨及与周边地区青铜容器的比较,从宏观上把握这一时期秦国青铜文化的构成、格局与演进情况。文章共分为章,其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选题意义、行文的思路与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概念及时空进行界定,回顾了学界对秦国青铜容器的研究简史,并对秦国的相关历史进行了介绍。第二章,秦国青铜容器的发现与研究。对目前已知的秦国青铜容器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同时,对出土青铜容器的墓葬进行梳理,以内涵丰富、年代明确的墓葬为标尺,建立起铜器墓葬的年代框架。第三章,秦国青铜容器的形制与纹饰研究。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秦国青铜容器形制的发展演变进行排序。将秦国青铜容器的主要纹饰进行分为三类:动物类纹饰、植物类纹饰及几何类纹饰。总结出秦国铜器主要器类形制、纹饰的演变规律。第四章,类型学研究与分期断代。在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以时代明确的墓葬建立起年代框架,将秦国青铜容器分为六期,通过归纳总结,可以看出秦国青铜容器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春秋早期的发展——春秋中晚期的繁盛——战国时期衰落。第五章,秦国青铜容器的器用观念。通过对青铜容器在墓葬中位置的归纳整理,可以发现秦国青铜容器在墓葬中的位置,经历了由春秋时期集中摆放于棺椁之间的头箱,到战国时期分散放置于棺椁之间的过程。其组合由春秋时期较为固定的鼎、甗、簋、壶、盘、(?)(盉)搭配,转向战国中期以后以鼎、甗、壶等非固定搭配,其中以食器簋→盆→鍪的变化为主。第六章,秦国青铜容器的文化因素分析及与周边国家青铜容器的比较。秦国青铜容器从文化因素来源可以分为中原型、地方型及融合型三类,这三类铜器分别源于周文化、秦文化及周边诸国文化的影响。从器类、器型、组合方式等方面,将秦国青铜容器与洛阳王畿地区、晋及三晋、楚国、齐国的青铜容器作对比,可以看出秦国铜容器继承了西周以来以来的礼制传统,直到战国中后期礼制的崩塌,秦国青铜容器的面貌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即受到了来自关东诸国青铜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秦国青铜容器由礼制意义向实用意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