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如何更好运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关注度则较低。而本文认为:在中国,不断扩张的财政政策是许多金融风险隐患的根源。因此,有必要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框架来研究如何构建宏观层面的中国金融安全体系。
在对以往文献与中国现实状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构建包含异质类家庭、住房开发商、企业部门、商业银行、广义政府的多部门DSGE模型,并结合现实数据进行相关参数的赋值和校准。然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出发,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在深入研究各宏观政策工具有效性与政策当局之间协同效用的基础上,回答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财政政策的扩张能够起到稳定经济增长与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应当运用财政政策去维护金融稳定;第三,随着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渐进转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降低,0.7是价格型工具权重的阈值;第四,在宏观审慎政策建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适合将金融稳定作为重要政策目标;第五,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起到维护金融稳定与优化信贷结构的作用,且宏观审慎政策还应当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政策目标;第六,从金融稳定的视角分析,财政当局、货币当局、宏观审慎当局密切合作的三支柱调控框架优于传统意义上的双支柱调控框架。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如下:第一,财政当局应通过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大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力度、推进房产税政策落地来提升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第二,财政当局应通过实施灵活的财政整顿政策、削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来积极妥善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第三,金融稳定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目标;第四,货币当局应加快完善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传导机制,同时不放弃数量型调控工具的使用;第五,不断完善具有弹性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第六,加强财政当局、货币当局、宏观审慎当局之间的统筹与协作。
在对以往文献与中国现实状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构建包含异质类家庭、住房开发商、企业部门、商业银行、广义政府的多部门DSGE模型,并结合现实数据进行相关参数的赋值和校准。然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出发,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在深入研究各宏观政策工具有效性与政策当局之间协同效用的基础上,回答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财政政策的扩张能够起到稳定经济增长与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应当运用财政政策去维护金融稳定;第三,随着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渐进转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降低,0.7是价格型工具权重的阈值;第四,在宏观审慎政策建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适合将金融稳定作为重要政策目标;第五,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起到维护金融稳定与优化信贷结构的作用,且宏观审慎政策还应当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政策目标;第六,从金融稳定的视角分析,财政当局、货币当局、宏观审慎当局密切合作的三支柱调控框架优于传统意义上的双支柱调控框架。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如下:第一,财政当局应通过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大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力度、推进房产税政策落地来提升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第二,财政当局应通过实施灵活的财政整顿政策、削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来积极妥善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第三,金融稳定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目标;第四,货币当局应加快完善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传导机制,同时不放弃数量型调控工具的使用;第五,不断完善具有弹性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第六,加强财政当局、货币当局、宏观审慎当局之间的统筹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