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关乎民生,它不仅在经济领域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还在政治领域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一直以实现充分就业而努力,因此,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陷入疲软状态,这导致我国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严重下滑,同时我国经济又步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点,这些变化对中国就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呈现出新旧矛盾交织的现象。于是国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指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扩大就业的战略。至此,创业成为了增加就业的一个关键途径。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创业,颁布了一系列创业政策以鼓励人们选择创业,进而带动就业,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亟待检验。因此本文以创业政策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创业融资政策、降低进入规制政策以及创业商业服务支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到进一步探寻这三项创业政策对就业产生影响的主渠道,研究思路层层递进,因此可以对创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这能够为我国创业政策更高效的发挥其政策效应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把创业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对创业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在理论方面,主要分析了创业政策对就业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创业政策对就业产生影响的机制。具体来说,基于本文研究需要,首先梳理了现有创业定义的研究成果,并对创业进行了定义,即创业是个体基于“创造性破坏”的机会并利用该机会创建企业的一个过程,是个体进行职业决策的表现;然后本文对个体创业决策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个体选择创业是基于创业的预期收益决定的,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创业者预期收益的因素;本文所研究的创业政策正是作用于这一系列影响创业者预期收益的关键因素,进而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即促进更多的个体选择创业进入,创业进入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创建新企业进入市场,新企业进入市场会通过市场机制进而影响就业供给规模;在实证分析中,根据本文的理论提出了研究假说,为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说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并使用2006—2017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首先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然后进一步对创业政策影响就业的主渠道进行了计量识别与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创业融资政策、创业商业服务支持政策在宏观层面上显著的促进了就业,并且主要是通过促进创业对就业供给规模产生影响的,但是降低进入规制政策在宏观层面上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且没有通过渠道识别。最后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进入规制要继续深化改革,尤其要重点关注创业者进入活动收益的长期性,系统结合放松规制以及其他领域规制等更深层面的实践举措;进一步完善创业资本支持体系,尤其要注重政府公共资金为主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有限公共资金的最大政策效应;进一步加强提供商业服务支持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尤其要更加注重创业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建设,提升我国创业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