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zwb19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至2007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技术、现代景观生态学技术、数学生态学的建模技术、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技术以及营养生态学的生化分析技术,在东北小兴安岭西北坡的沾河和胜山地区,布设60条长约2km的样线,调查10m×10m的样方613个,2m×2m的小样方5265个,跟踪足迹链105段53 000m,收集粪便样本184份,检测雪尿样本260份,对多空间尺度下驼鹿(Alces alces cameloides)和狍(Capreolus pygargus bedfordi)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6个方面结果:1、驼鹿和狍在假定无人为干扰和有人为干扰的资源选择模型中,对各种资源变量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或回避行为。而且,在包括人为干扰变量的模型中,驼鹿和狍对各种人为干扰变量也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或回避反应。驼鹿在空间分布上不回避狍,模型评估显示两种动物的优质生境都大量丧失,优、良等级生境转化为中、差等级生境,并呈现出相互隔离的斑块,特别是驼鹿受人为活动干扰程度最大。在干扰模型的GIS图层质量分级中,驼鹿的优质生境仅剩一小块孤岛,绝大部分优、良生境转化为差生境,表明一旦人为干扰进一步加重可能导致整个地区驼鹿种群的严重濒危乃至绝迹。2、驼鹿和狍在研究地区内对可食植物类别的偏爱程度不同。驼鹿对柳,而狍对杨的选择性最高。在不同干扰程度的区域内,驼鹿和狍表现出不同的食物选择性和采食特征;在微生境、斑块和景观尺度下,驼鹿和狍的采食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生境需求,而且驼鹿和狍都展示出在微生境尺度对食物丰富度的选择性;人为干扰活动影响驼鹿和狍在各尺度采食活动的资源选择。通过分别建立的斑块和景观尺度模型的GIS图层运算,可知驼鹿和狍优、良等级的生境面积都较中、差等级采食生境的面积小,且平均单位斑块的面积小,生境的丧失及破碎化严重。综合斑块和景观尺度的模型运算,表明整个研究地区内驼鹿采食生境的丧失较狍严重。3、驼鹿卧息活动在不同尺度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生境资源需求,并且均受公路、居民点和森林采伐时间间隔的影响,且显示出相似的反应距离。由于居民点附近分布的活倒木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吸引驼鹿对其附近区域的选择,对森林采伐时间间隔的延长表现出偏爱性逐渐降低,对公路的回避反应约出现在3.5km;狍的卧息活动也体现出不同尺度下不同的生境需求,并且在这3个尺度均受到居民点的影响,在斑块尺度受到采伐时间间隔的影响。各尺度狍对居民点均显示出相似的反应距离。距居民点6km左右时,狍卧息活动对居民点呈现回避反应。在斑块尺度下,随采伐间隔时间的延长偏爱性增强。4、应用分维分析获得驼鹿和狍生境利用特征的结果表明,驼鹿移动路径的分维值随着尺度的变化出现明显的间断点,而狍的移动路径随尺度的变化呈直线,表现为自相似性;驼鹿在3个不同分维尺度范围(6-10m,10-15m和6-15m)内的生境利用均与开阔生境的喜好和排粪行为相关,但在6-15m内与寻找食物和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有关,而在6-10m内则与寻找食物和回避针叶林有关;狍在3-20m对生境的利用主要与对密集乔木林的回避以及与加大采食量和采取适宜的卧息策略相关。5、对驼鹿和狍活动微生境特征的统计和判别分析表明,雪深、当年生柳条比例和采伐时间间隔对判别这两个物种微生境的特征贡献最大。其中,采伐时间间隔对判别驼鹿和狍微生境分离的作用最大,其次是雪深和当年生柳条的比例。驼鹿和狍展示出对森林采伐迹地不同演替阶段特征适应性的差异。因此,适宜的森林采伐干扰活动可能促进两物种微生境的分离,有利共存。6、驼鹿和狍种群的营养动态研究中,未发现即将死亡的个体(UN:C≥20.0mg:mg),但发现2006年和2007年1月份沾河地区驼鹿和2006年3月份沾河地区狍种群中都存在较大比例个体受到严重营养限制(UN:C≥3.5mg:mg),而且2006年和2007年1月至2月胜山地区狍种群的营养状况要好于沾河地区狍。影响沾河地区驼鹿种群营养动态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与狍之间的食物竞争。当生境较差时,驼鹿和狍均呈现内源蛋白的分解代谢,并通过调整对杨、桦等食物的采食水平来减少与狍的食物重叠,同时采食含有可消化能和粗蛋白更高的冷杉来补充能量和蛋白需求以适应严酷的生境;影响狍种群营养动态的主要因素可能是食物与雪深的共同作用。当生境较差时,狍也靠内源蛋白的分解代谢,同时提高食物中营养成分较高的杨的利用比例及偶而利用草本植物来适应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综合分析食物丰富度、雪深、食性的时空变化与驼鹿和狍种群营养动态之间的关系,发现驼鹿和狍在生境严酷时,各自都呈现出腿部形态(前膝高度)、采食行为、营养代谢等一系列的适应组合。此外,通过细化驼鹿和狍种群个体中UN:C值的分布能够间接反映种群死亡率变化的动态趋势,分析其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使雪尿分析技术在生境日益丧失的鹿类动物种群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呈现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两转变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企业
骨缺损一直是骨科临床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治疗骨缺损是生物工程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实验围绕生长因子、成骨细胞、生物磷酸钙三方面来阐释这一问题。 第
纤维加筋土是一种新型体积补强技术,运用在路堤路基工程中时具有限制土体竖向和侧向变形,改善土体力学强度,增强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静、动力特性试验和本构关系角度总
目的 观察重组生长激素(rhGH)在兔耳局部缺血难愈合创面模型中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 制作兔耳局部缺血性皮肤创伤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即对
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递质分子,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生物体内的H2S主要由胱硫醚-β-合成酶(CBS)、胱硫醚-γ-裂解酶(CSE)催化底物L-半胱氨酸产生,当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对正常骨骼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为临床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用原代培养的Wister大
云水是全球水循环的主要组分,云水量的准确反演对理解云物理性质和云辐射强迫以及对气候模式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包含资源能力、精神能力和行动能力三个方面。由于危机的突发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即资源的即时
朱光潜接受尼采的状态是较为复杂的,其中包括真诚的接受、无意的误读和自觉的转化,本文从悲剧论、诗论、美学观、人生观等几个层面较系统地探索他对于尼采的接受,辨析他与尼采的
在简要介绍电网安全监测预警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电网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对低电压风险、过负荷风险、系统电压失稳风险等一级指标构建相应12个二级指标,提出了运用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