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性研究从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为探讨人地系统,特别是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提供了 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区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体现了产业系统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作用下的自我调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转型能力,研究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可以为降低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其可持续性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由于流域资源环境系统的相对封闭性、上下游之间的密切联系性,以及流域产业系统与资源环境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使得流域产业生态系统研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上游资源型产业较为发育增加了产业系统的结构脆弱性,形成了三高”的重工业产业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核心的重污染产业链,所造成的环境恶化尤其是流域水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流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吉林省松花江生态经济走廊作为中国产业系统快速嬗变的典型地区,产业集聚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剧,使得产业系统的环境适应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降低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流域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论文以吉林省松花江流域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适应性分析范式与“过程-格局-机理”地理学经典分析方法,在对流域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特征与现状格局深入分析基础上,基于适应性要素、适应性目标与适应性效率定量评价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能力,并揭示了其适应性驱动机制,文章最后提出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调控模式与调控措施。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论文在对适应性、脆弱性、弹性等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概念内涵,认为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是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通过对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物质能量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度量,所表征出的产业系统的生态亲合状态,反映了生态系统约束下产业系统的重组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在对基本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为开展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奠定了论文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第二部分是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环境系统演化分析与现状格局特征。首先,论文在对研究区域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其次,对研究区域产业环境系统演化特征与现状格局进行了分析,认为流域产业环境系统演化经历了协调发展时期、拮抗发展时期、恶化发展时期、激化发展时期以及缓和发展时期。并且流域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突出与产业分布的空间分异现象明显。最后,对研究区域产业环境系统发育情况与障碍因子进行了定量测定。为开展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价、适应性机制以及调控对策提供依据。第三部分是基于适应性要素、适应性目标与适应性效率对研究区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基于适应性要素分析,不同适应性要素与适应力子系统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并且可以将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分为4种类型;基于适应性目标分析,不同生产环节与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并且资源减量化以及末端治理是研究区域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基于适应性效率分析,研究区域各县市尚处于规模扩张与总量增长阶段,规模集聚仍是产业或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规模扩张仍是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并且适应性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综合效率较高的县市不断向流域中上游地区聚集,流域纯技术效率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地区,而流域规模效率较高的县市不断向中上游地区聚集。第四部分是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机制与调控对策。首先,论文从内生动力机制、外部推动机制与引导调控机制等3个方面定性揭示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驱动机制,并且基于灰色关联度与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研究。其次,从系统结构优化与重组视角提出了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调控模式,即产业集群模式、产业合作模式与产业创新模式,并且阐释了各模式内涵与具体举措。最后,论文具体提出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调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