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野苹果及其红肉类型[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 (Dieck) Langenf]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种,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进一步挖掘利用的潜力很大。但由于农田开垦等原因,新疆野苹果资源正遭到严重破坏,濒临灭绝。为此,课题组于2006年在国内率先构建了红富士苹果品种×新疆红肉苹果的F1杂种分离群体。本文以F1杂种分离群体中选取的几个功能型苹果优株果实为试材,探讨了几个优株果实的风味品质,并测定了几个株系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可滴定酸含量及其相关酶的活性,旨在为功能型苹果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创建及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利用保存提供基本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新疆红肉苹果×红富士F1群体中选取的红脆酸5号、红脆1号、红脆3号、红脆4号4个优株果实中共检测到酯类、醇类和醛类等8类挥发性化合物,对照品种金冠果实中共检测到酯类等7类挥发性化合物;5个参试材料的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5个参试材料的特征香气种类数存在差异,除红脆1号仅有7种特征香气成分外,其余4个材料均有11或12种特征香气成分;4个优株特征香气成分总含量均高于对照金冠。2.5个参试材料均检测到3种糖和6种有机酸组分,在各种组分中,均以果糖含量和甜味值及苹果酸含量和酸味值最高,但4个优株果实中蔗糖的甜味值大于葡萄糖,而金冠果实中葡萄糖甜味值大于蔗糖;3.5个参试材料的糖酸比和味感评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脆4号、红脆3号和金冠的糖酸比均在20左右,味感评价为甜酸适度,而红脆酸5号和红脆1号糖酸比偏低分别为11.33和1.59,味感偏酸。4.株系H21-11、M30-5、L23-9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含酸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果实成熟时H21-11株系果实含酸量明显高于株系M30-5、L23-9及对照金冠。5.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高酸、中酸、低酸3个株系及对照金冠果实苹果酸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由细胞质型苹果酸酶(cyME)催化的苹果酸降解呈明显上升趋势,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细胞质型苹果酸脱氢酶(cyMDH)催化的苹果酸的合成呈下降或不明显上升趋势,催化苹果酸跨膜运输的H+-ATP酶(VHA)活性呈下降趋势有关。6.株系H21-11果实中苹果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株系,这与株系H21-11果实中催化合成的PEPC酶和给苹果酸跨膜运输提供动力的VHA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材,催化合成cyMDH酶在H21-11株系果实发育大部分过程中高于其他试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