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建立了涵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不同类型的保护地体系,但存在土地边界范围不清、功能分区不明确、保护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当前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瓶颈,如何实现保护园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并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其综合效益,成为当前不同类型的保护地体系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地所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我国提出了国家公园体制,在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体制、社区协调发展、法律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创新。为此,国家公园的一系列政策方案及体制建设开始受到关注。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未来时期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必然考虑的一部分。本文以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以下三个部分,从微观层面探索分析其土地问题及解决方式,从而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意义。(1)从多主体视角出发,探索国家公园内部存在的多元化主体,即政府、企业、社区居民、游客,并基于博弈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以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其内部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纠纷进行分析,从而在博弈中实现合作,构建出四大主体合作框架。(2)从四大主体角度对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功能分区。首先,以政府保护区规划为主导,其次结合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社区居民的分布状况,以及分析企业分布状况,并对以上三大主体因素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描述。游客是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部最重要的主体要素,却无法对其进行空间描述,基于此,本文利用游憩机会谱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游客感知度进行量化,从而实现对游客这一主体要素的空间描述。最后,综合考虑政府、社区居民、企业、游客四大主体要素,将泰山国家森林公园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即核心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传统利用区、管理服务区;(3)将其分为四大功能区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在参考以往文献并结合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具体状况的基础上,将四大功能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模式构建,即土地资源生态保护模式、合作共生模式、生态旅游农业综合发展模式、社区参与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各功能区合理运作的同时也要兼顾整体区域的运作,为实现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防止四大功能区域相互之间出现脱节与不平衡问题,故在各功能区域模式的基础上借助“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企业运作、游客互动”的整体协作框架,并采取“动态控制、协同优化、实时监测”的手段和方式,构建区域整体模式,从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