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及与喂养关系的探讨
目的:
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探讨血清25-(OH)-D3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并探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血清25-(OH)-D3水平和病程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组,共63例,根据四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三种。选择同期在我院外科住院的非感染性小儿作为对照组,共50例,既往无喘息史、过敏性疾病史和过敏家族史,无活动性佝偻病史。所有入选对象于入院当同治疗前抽取空腹静脉血2ml,利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检测血清25-(OH)-D3的水平。采用SPSS17.O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
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OH)-D3水平为(55.18±18.87)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7.75±28.44)nmol/L,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值为-2.69,P=0.009,<0.01。
2.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50nmol/L)、不足者(50-75nmol/L)与良好者(>75nmol/L)分别所占的比率
(1)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18例,占28.57%;不足者36例,占57.14%;良好者9例,占14.28%:
(2)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13例,占26%;不足者13例,占26%;良好者24例,占48%;
(3)两组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不足者和良好者比率经统计学检验,X2=17.15,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毛细支气管炎组中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不足者与良好者的病程长短比较
(1)血清25-(OH)-D3水平良好者的病程为(6.89±1.45)天,较缺乏者(9.11±1.74)天和不足者(8.67±1.58)天均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3.28、-3.05,P均<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与不足者病程比较,t值为0.93,P=0.3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毛细支气管炎组中纯母乳喂养儿、部分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血清25-(OH)-D3水平的比较
(1)纯母乳喂养儿血清25-(OH)-D3水平为(48.13±23.35)nmol/L,低于部分母乳喂养儿(58.92±11.41)nmol/L和人工喂养儿(64.43±12.70)nmol/L,t值分别为-2.18、-3.15,P值分别为0.03、0.003,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部分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血清25-(OH)-D3水平比较,t值为-1.31,P=0.19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毛细支气管炎组中纯母乳喂养儿、部分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50nmol/L)、不足者(50-75nmol/L)与良好者(>75nmol/L)分别所占的比率
(1)纯母乳喂养儿共30例,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13例,占43.33%;不足者13例,占43.33%;良好者4例,占13.33%;
(2)部分母乳喂养儿共17例,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6例,占35.29%:不足者10例,占58.82%;良好者1例,占5.88%;
(3)人工喂养儿共16例,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1例,占6.25%;不足者11例,占68.75%;良好者4例,占25%;
(4)毛细支气管炎组三种喂养方式中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不足者和良好者比率经统计学检验,X2=8.10,P=0.0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毛细支气管炎组中纯母乳喂养儿、部分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的病程长短比较
(1)毛细支气管炎组中纯母乳喂养儿的病程为(7.90±1.37)天,较部分母乳喂养儿(8.88±1.78)天和人工喂养儿(9.35±1.93)天短,t值分别为-2.064、-2.99,P值分别为0.045、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部分母乳喂养儿病程与人工喂养儿比较,t值为-0.736,P值为0.4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2.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OH)-D3水平缺乏者、不足者的病程较良好者长。
3.毛细支气管炎组中纯母乳喂养儿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部分母乳喂养儿,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
4.毛细支气管炎组中纯母乳喂养儿的病程短于部分母乳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
第二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维生素D3干预后尿白三烯E4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1.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的水平证实尿白三烯E4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一个炎性指标。
2.通过检测维生素D3干预后尿白三烯E4水平的变化探讨维生素D3对哮喘二级预防的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组,共90例,所有患儿均为特应性体质(有湿疹或特应性皮炎史)。所有患儿应用常规治疗(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氧喷平喘,孟鲁斯特抗白三烯,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等),症状、体征控制后(缓解期)随机分成两组:维生素D3干预组予以维生素D3滴剂口服(400IU/天),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随访六个月。选择同期在我院外科住院的非感染性小儿作为对照组,共56例,既往无喘息史、过敏性疾病史和过敏性家族史。毛细支气管炎组分别在喘息急性期(入院当日)、缓解期(维生素D3干预前)、维生素D3干预后留取晨尿10mL,其中2ml于-70℃冰箱保存,待测尿LTE4(pg/ml),8ml测定尿肌酐(μmol/L)。对照组于入院当日留取晨尿10mL,其中2ml于-70℃冰箱保存,待测尿LTE4,8ml测定尿肌酐。终结果以尿LTE4浓度/尿肌酐浓度(×103pg/μmol)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组喘息急性期、缓解期与对照组尿LTE4水平比较
(1)毛细支气管炎组喘息急性期尿LTE4水平为(6.18±1.26)×103pg/μmol,较对照组(3.31±0.60)×103pg/μmol高,t=15.938,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喘息缓解期尿LTE4水平为(3.66±0.77)×103pg/μmol,较急性期下降,t=-16.198,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喘息缓解期尿LTE4水平较对照组高,t=2.877,P=0.005,<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维生素D3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尿LTE4水平比较
(1)两组干预前尿LTE4水平比较,t=1.87,P=0.06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维生素D3干预组干预后尿LTE4水平为(3.36±0.61)×103pg/μmol,较干预前下降,t=-2.815,P=0.006,<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空白对照组随访六个月后尿LTE4水平为(3.27±0.39)×103pg/μmol,较六月前下降,t=-2.11,P=0.03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维生素D3干预组干预后尿LTE4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0.83,P=0.40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维生素D3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六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的人数比较
维生素D3干预组六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者3例,空白对照组六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者5例,两组比较,X2=0.549,P=0.45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LTE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喘息急性期尿LTE4水平升高尤为明显。喘息缓解期尿LTE4水平较急性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
2.维生素D3干预组干预后尿LTE4较干预前下降,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维生素D3对尿LTE4无下调作用。
3.维生素D3对哮喘二级预防的作用尚需更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