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环境的污染及接触不良机会的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其中消化道肿瘤占60%以上。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发病率居于世界前列。食管癌的发生与长期进食含亚硝胺类物质、周围环境、地域分布、遗传因素以及膳食结构中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有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但统计发现食管癌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其原因在于半数以上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中晚期患者以手术为主的治疗5年生存率为15%-20%。但早期食管癌手术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因其简便、经济、快速、无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肿瘤标志物的种类已达百余种,但至今尚未发现一种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可单独应用于临床作为食管癌诊断。因此,如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能提高食管癌检出率的标志物已成为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主攻方向。目的通过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SCC-Ag、CYFRA21-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血清水平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估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通过检测化疗前后四项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变化,进一步探讨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和消化内科食管癌住院患者共60例,作为食管癌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8.0±9.5岁,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均为初治患者未行过放化疗、手术及其它抗肿瘤治疗。同时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3.0±15.8岁。分别采集对照组和食管癌组入院时或化疗前2天内、化疗第2周期第20天、化疗第4周期第20天空腹静脉血5ml。用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食管癌组和对照组血清CA19-9、CEA、SCC-Ag、CYFRA21-1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食管癌患者血清CA19-9、CEA、SCC-Ag、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食管癌组CYFRA21-1阳性检出率为46.7%,明显高于CA19-9(20.0%)、CEA(11.7%)、SCC-Ag(30.0%)、(3)CEA、 CA19-9、SCC-Ag、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敏感度分别是11.67%,25%,30%,46.67%;准确度分别是43.3%,47.0%,53.4%,71.1%;CYFRA21-1与其它三种肿瘤标志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种肿瘤标志物两两联合,CYFRA21-1联合SCC-Ag灵敏度为55.0%,准确度为72.3%;而CEA联合CAl9-9灵敏度为33.3%,准确度为50%。CYFRA21-1联合SCC-Ag联合检测其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项组及CEA+CA19-9联合组。CEA、CA19-9、SCC-Ag、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灵敏度为65%,准确度为74%,均高于任何单项组及两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食管癌患者化疗4周期后血清CA19-9、SCC-Ag、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中以CYFRA21-1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提示血清CYFRA21-1的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CYFRA21-1、SCC-Ag联合检测其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及CEA、CA19-9联合检测,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均高于两两联合及单项检测,提示多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食管癌的诊断率,可用于食管癌的辅助诊断。(2)细胞分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