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研究和产业结构的研究,总是被割裂为两个领域。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研究,以农村劳动力本身特征分析为主,如对劳动力数量分析、劳动力与土地比例分析、劳动与资金的配置比例分析等等。分析所涉及到的范围,也局限在城市、农村、劳动资金等问题上。而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研究,则以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为主。产业结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经济发展的代名词。产业结构的研究中,包含了对资本、劳动等方面要素的分析。由于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使得对劳动力的考察具有了更大的意义。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的诞生,使得这两个领域第一次结合起来,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景象。刘易斯理论也成为了发展经济学的一大里程碑。沿着刘易斯理论的发展思路,又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如拉尼斯-费景汉的理论,使得农业的发展问题被考虑进来。不过这些理论,似乎总是还达不到与经典的产业发展定理—如威廉·配第定理—完美结合的程度。究其原因,在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所作的假设在于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两个产业部门,而在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时,却又常常将产业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三个部门去研究。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分法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分析,然而却隐匿掉了不同产业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时的差异。这种差别的存在,使得对经济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缺乏更具体的认识。无法看清到底是哪些产业因素对劳动力转移障碍更小,哪些产业吸收的效率高,以及这种产业之间的差别,最终使得产业构成和产业的劳动构成比例如何演化(即为产业结构的演化)。根据产业吸收劳动力的区别,分别建立两个相似于刘易斯模型的差别化模型,再通过两个模型的综合,这样就可以形成结合了三个产业的综合分析模型。这个综合分析模型,表现了劳动力转移到不同产业中时,两个产业之间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既反映了威廉·配第定理所说的产业结构演进的表现,又对不同产业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时,所产生不同效率和效果作了进一步分析,揭示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产业选择的重点。这些重点包括了产业技术不同、产业地域分布的区别、产业效益的差异和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演进本身的影响效果。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说明不同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时的不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