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人类基本情感之一“生气”的概念化为切入点,分析汉语和英语中“生气”概念化过程的异同并进行理据分析。体验哲学认为隐喻映射植根于人类的生理构造、身体体验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汉语和英语中关于“生气”的隐喻和转喻句都基于“生气”的生理表现和人类生气时的身体体验。本文首先以“生气”时脸色变化为个案,分析中英文相关的隐喻和转喻句,对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进行了初步地对比研究。然后,利用大量新的语料,全面对比了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的过程。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进行文献综述,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利用两种理论,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地分析了中英文“生气”概念化的异同并进行理据分析。第五章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并指出不足之处。本文利用大量的语料系统地对比了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过程。其中,对表达“生气”的涉及脸色变化的隐喻和转喻句进行的个案分析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汉语和英语中有相同的描述“生气”的隐喻和转喻句,但两种语言中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表达“生气”的隐喻和转喻句,本文进一步对这类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两种语言中“生气”的概念化的异同。此外,本文引入了概念整合理论,弥补了单独利用概念隐喻理论的两域论解释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过程的不足,从而可以对中英文“生气”概念化过程进行比较全面地揭示和对比。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中文和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过程有共性也有差别。2)综合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对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过程进行全面地解释和对比分析。3)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受英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跨文化交流、英汉互译和外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