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县域医共体专业协作评价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从医疗卫生服务供方角度,通过构建专业协作的调查工具,了解安徽省天长市县域医共体专业协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天长市及其他地区完善县域医共体专业分工与协作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内容:1.构建专业协作理论框架和调查工具。2.分析安徽省天长市县域医共体专业协作现状。3.总结安徽省天长市专业协作实践中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和政策文件研究,界定专业协作的概念和相关内涵;基于课题前期构建的理论框架,从专业协作层面构建调查工具,以安徽省天长市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长市县域医共体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务人员479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专业协作的核心要素;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县域医共体专业协作的现状及主要障碍。结果:1.专业协作核心要素提取:根据课题前期构建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理论框架,在专业协作层面,结合文献综述和专家讨论,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协作核心要素提取的合理性。2.天长市县域医共体专业协作现状政策措施:规定各级医疗卫生服务诊疗范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医共体内人才上下流动机制;加强对成员单位资金帮扶、激励和考核管理。具体协作形式:专科合作和联合病房,专家团队资源一体化、“1+1+1”师徒结对、远程医疗、双向转诊、“1+1+2”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等。基于理论框架的专业协作现状分析:专业协作实现程度评价总得分为(3.15±0.74)分;对专业协作价值认知的评价得分最高为(3.73±0.72)分。四个维度专业协作评价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跨专业服务规范与标准、专业间激励与约束机制、专业分工与协作和专业协作价值认知。3.天长市专业协作的主要障碍:不同医疗机构定位存在差异;缺乏具体疾病的分级治疗指南或路径;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协作紧密程度有待加强;双向转诊存在下转病人较少和缺乏执行力度等问题;未落实紧密型医共体等。结论:1.天长市县域医共体影响专业协作的因素包括:专业分工与协作机制是提高专业协作水平的核心要素、专业协作价值认知是提高专业协作水平的内在动因、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促进专业协作的外部动力、跨专业服务的规范与标准是开展专业协作的依据。2.天长市县域医共体专业协作的基本情况:已建立较完善的跨专业沟通协调机制,但专业协作模式较单一,跨专业紧密程度不高;不同专业之间的信任程度较好,基本能够共享“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尚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未建立完善的跨专业服务规范与标准。建议:1.探索多种形式的协作模式,加强协作的紧密程度。2.共享“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明确医务人员的协作目标。3.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参与协作的积极性。4.建立健全跨专业服务规范与标准,保障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质量。5.完善专业分工与协作机制,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医共体的构建。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成就。但在此期间中国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也日显严峻,收入不平等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中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且在要求排放烟气低碳、低硫、低氮的趋势下,船舶航运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排放要求。目前,采用清洁能源LNG作为动力的船可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很好的满足排放要求,因此国际上LNG动力船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LNG动力船需配备燃料供应系统用于完成低温液态燃料的加压、汽化、升温等过程。燃料供应系统根据使用主机的不同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模式,其中高压供气系统
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级医院的主体,县级公立医院既是基层医疗服务的龙头,又是联结乡镇或社区基层医疗和城市大医院的纽带,在公立医院体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不但体现在个人生活品质的要求方面,而且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其公共卫生设施是城市经济与
种草养鹅将是未来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多个鹅场所作的草鹅配套初步研究和调查,探讨养鹅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并提出南方地区种草养
随着光纤传感器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断提高光纤传感器的性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多芯光纤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往往可以实现较好的传感性能,而且还能满足特
留置导尿并发症主要有导管伴随性感染,尿道损伤、膀胱功能损伤、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对策:合理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和结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减少膀胱功能损害,减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热塑性弹性体和热塑性塑料等半结晶聚合物,但是对于硅橡胶基形状记忆材料的探索不够系统,仅局限于二重形状记忆。硅橡胶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电绝缘及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高压电缆及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因此本论文采用消耗成本低廉的物理共混法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聚烯烃弹性体(POE)、烯烃嵌段共聚物(OBC)三种聚合物共混,制备了二重及三重形状记忆共混物,并对
综述了国内有机污染土壤电动-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强化修复机制。影响电动-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电压梯度、电场施加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材料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复合材料因具有众多优良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电沉积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简单、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