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辅助化疗(NACT)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在调整化疗方案以及决定乳腺癌患者最佳根治性手术时机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对NACT治疗后疗效的评估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够显示肿瘤病灶以及淋巴结内部血流分布、血流丰富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等信息,在评估NACT治疗疗效上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作为乳腺癌NACT治疗疗效观察的手段。SMI技术是一种新型多普勒血流技术,可有效区分低速血流和组织运动产生的多普勒信号,提取传统多普勒超声作为噪声滤掉的低速血流信息,使低速微血管可视,从而更清晰的显示肿瘤病灶内微循环情况。但关于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估乳腺癌NACT效果的报道甚为少见。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术前NACT的11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SMI技术检查,并与CDFI进行比较,旨在探讨SMI技术与CDFI在评估乳腺癌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并且接受NACT的乳腺癌患者110例,进行4周期的NACT治疗后,对NACT前后患者肿瘤大小变化进行检查,记录CDFI以及SMI技术检查所显示的Adler血流分级情况,对患者化疗疗效予以评估,并与手术组织病理进行对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分析SMI技术与CDFI评估乳腺癌NACT效果的价值。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10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组织活检确诊为乳腺癌,根据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标准发现,G1级患者15例,G2级患者21例,G3级患者22例,G4级患者24例,G5级患者28例,包括病理无效患者36例,所占比例为32.73%(36/110),病理有效患者74例,所占比例为67.27%(74/110)。(2)11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NACT治疗前后肿瘤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三径之和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3)NACT治疗后SMI以及CDFI所示Adler血流分级较NACT前显著改善(P<0.001),Adler血流分级0级、Ⅰ级患者比例显著上升,Ⅱ级、Ⅲ级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ACT治疗前SMI、CDFI所示Adler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80,P<0.001),但NACT后SMI、CDFI所示Adler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950,P>0.05)。(4)SMI技术以及CDFI对NACT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的Kappa值分别为0.745、0.729,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MI评价乳腺癌NACT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862(95%CI:0.775~0.948),灵敏度为94.59%(70/74)、特异度为77.78%(28/36)、准确率89.09%(98/110)、阳性预测值89.74%(70/78)、阴性预测值87.50%(28/32);CDFI评价乳腺癌NACT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833(95%CI:0.736~0.930),灵敏度为100%(74/74)、特异度为66.67%(24/36)、准确率89.09%(98/110)、阳性预测值86.05%(74/86)、阴性预测值100%(24/24)。SMI、CDFI评价乳腺癌NACT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MI曲线下面积值高于CDFI。结论:SMI以及CDFI评价乳腺癌NACT疗效与组织病理学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有效观察NACT治疗前后乳腺癌肿瘤病灶大小变化,但SMI对肿瘤微血管的显示优于CDFI,可为乳腺癌NACT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