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从InSAR监测LOS方向位移量中无法直接获取地表三维位移场的问题,结合矿区下沉盆地内地表点三维位移特征,研究了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位移的三维分解方法,改进了D-InSAR监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从InSAR监测LOS方向位移量中无法直接获取地表三维位移场的问题,结合矿区下沉盆地内地表点三维位移特征,研究了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表位移的三维分解方法,改进了D-InSAR监测矿区地表位移提取下沉量的算法。以大采深巨厚砾岩层下煤炭开采为研究背景,以改进的D-InSAR和地表移动观测站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采深巨厚砾岩层下地表移动特征,总结了该采矿地质条件下的开采沉陷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分析了现有InSAR三维矢量分解方法在矿区地表监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矿区地表位移过程中下沉与水平移动函数关系,基于梯度算子理论,建立了对LOS方向位移量三维矢量分解的函数模型,改进了D-InSAR监测矿区地表位移三维分解算法,编制了相应数据处理程序。 2)以典型大采深巨厚砾岩条件下采煤的***煤矿为实验区,选取ASAR数据和SRTM数字高程模型,通过改进D-InSAR三维分解算法,获取了实验区内沉降数据,并结合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综合研究了其开采沉陷规律,研究表明:该采矿地质条件下的下沉系数小、初采地表移动周期内下沉系数为0.12,下沉速度小、最大下沉速度为3.69mm/d,活跃周期短、占初采地表移动周期的22%,地表移动持续时间长,下沉盆地在倾斜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最大下沉角大于90°,已采区域地表受邻近开采活动二次或多次扰动作用―再下沉‖现象明显。 3)分析了大采深巨厚砾岩层条件下地表非连续变形的分布特征,巨厚砾岩层的破断引起地表发生台阶状裂缝、台阶高度0.5m,裂缝发育在工作面下山边界内侧,裂缝角为90.5°,裂缝外侧地表变形量较小。 4)受到巨厚砾岩层的控制,初采后地表经过变形周期处于亚稳定状态,地表受后续邻近区域开采扰动下沉量较大,研究表明:后续开采扰动地表下沉量大于初采地表移动周期下沉量,初采地表位移周期内地表下沉量约占总下沉量的44%,后续扰动地表位移周期的地表下沉量约占总下沉量的47%。选用Weibull和Knothe时间函数,建立了大采深巨厚坚硬岩层条件下地表点最终下沉量计算的函数模型,计算了地表最终下沉系数为0.27,并用工作面叠加预计法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作业模式产生了质的变化,极大地推进了测绘工作自动化和内外业一体化进程.针对当前测绘软件滞后于硬件发展之间的矛盾,作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65Cu+19F,66Zn+18O及68Zn+16O,在入射束流能量分别为75 MeV,76 MeV及80 MeV,研究了80Rb高自旋态的能级结构.增加了20多条新的γ跃迁,在已知的第一个负宇
利用线性理论分析研究了非等温气液相分离的热传导、黏性和Prandtl数效应。发现热传导加速相分离过程,黏性抑制相分离速度。亚稳态相分离持续的时间tSD与热传导系数KT、
长江是我国内河运输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滩多水浅,历来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瓶颈”。长江航道局于2013年9月全面实施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工程
The nuclear potential between proton and the daughter nuclei is calculated in frame ofproximity potential with a new universal function.We obtained and anal
氘的(n,2n)反应是三核子反应系统中最简单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由于不存在库仑相互作用,氘的(n,2n)反应的截面数据对于了解少体相互作用和核力有着重要意义.氘是
本文借助离散玻尔兹曼方程构建液气二相流系统的非平衡相变模型。通过该模型,人们可以同时研究二相流系统的动力学非平衡与相变动理学过程中的热力学非平衡。讨论了测量系
本文以防汛抗洪为背景,研究了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以及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 论文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防汛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锰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广泛使用及锰矿开采引起锰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关注。锰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体内重要的代谢活动,锰含量过高将制约植物生长。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可通过金属排斥和金属积累两条基本途径实现。超富集植物是一种极端的金属积累型,因其超寻常的的重金属积累能力而被广泛应用污染环境修复本文以锰超富集植物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为试验材料
据统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80%的信息和空间位置相关,为了寻找某个人、某个地点,常常耗去大量的精力。伴随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实时地理位置信息正在成为人们最渴求的信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