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辽西低山丘陵区大扁杏-花生、大扁杏-玉米、南国梨-花生和南国梨-玉米4种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花生和玉米单作模式为对照研究对象,针对复合生态系统中化感作用,地上部分小气候因子和地下部分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产量进行研究。分别从季节和空间上研究了果树与农作物之间的各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物种间的化感作用研究显示,大扁杏和南国梨根、茎、叶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强;对比花生、玉米和大豆三种受体种子,花生的种子受植物体的化感作用影响最弱。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小气候条件,起到降低风速,空气温度,提到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但果树的枝叶会对农作物起到一定的遮阴效果,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大扁杏复合系统在改善农田系统小气候方面强于南国梨复合系统,花生系统小气候变化值均好于玉米系统。对于土壤含水量研究表明不同季节内,各复合系统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各不相同,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值先减小后增大。对于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酶活性各复合系统均表现为表层(0-20cm)土壤养分状况和酶活性均高于深层土壤(20-40cm)。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可以用来评价土壤质量和肥力大小;复合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种间竞争关系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地下部分种间关系研究表明,单作系统地下部分种间关系好于间作系统,大扁杏间作系统地下部分种间关系均低于南国梨间作系统。这主要是由于果树的种植加剧了复合生态系统中种间的竞争关系,大扁杏的生理特性使其在对土壤水分养分条件的竞争中更强于南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