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美操类课程从教教师,其综合素养是对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健美操类体育教师综合素养框架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为体育教师发展提供方向,促使教师形成更具体的专业追求,推进健美操类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且高校女生普遍对于体育锻炼积极性较低,而在体育项目中健美操类项目是体育与艺术与美的完美融合,教师的良好形象气质在体育教师中也存在特殊性,出于对形象美、气质美和运动美的追求,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类体育课程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发挥这一特点,提升健美操类体育教师综合素养,对高校对外形象、体育教师形象以及大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均将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共分为五个章节,使用文献研读法、专家访谈法、网络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南京43名健美操类体育教师进行研究,并由不同性别、年龄、职称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比较分析,确立了更适应南京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指标评价指标,调查了南京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现状,并通过分析提出建议,用以解决健美操类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现存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用人单位进人门槛高,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在南京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结构中,男女教师绝对人数差异明显,但教师性别结构仍基本符合学校和项目需求;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以本科、硕士为主,工作仍以教学、技能为重科研为辅,博士研究生、教授人数相对不足。而且近年高校体育学科进新教师门槛逐步提高,高校体育部需要更多科研型人才的加入,新鲜血液难以加入,健美操类体育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趋势。(2)专业基础素养基本良好,能够满足角色需要。当下南京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在专业基础领域有较好的表现,大部分健美操类体育教师自身有较好的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能够轻松完成健美操类套路动作的完成,但年长教师精力、动作完成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在项目特征的影响下,男性健美操类体育的自信心弱于女性教师;教师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尚好,基础仍需加固,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类知识缺口较大。教师专业基础素养基本满足作为一个健康的体育人的需要,且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但其他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还需继续提高更进一步。(3)职业本位素养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教师发展需要。教学能力是职业本位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言表达能力、教材运用能力、纠错和因材施教的能力方面都基本满足职业需要,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组织能力较弱,年长教师示范能力下降明显,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略显不足。从整体情况看,南京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具有基本满足职业需要的专业教学能力、训练能力和竞赛执裁能力,能够胜任体育课程教学,同时教师对本学科以及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关注度较高,但教师科研能力有较大提升空间。(4)教师边际素养捉襟见肘,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南京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在教师边际素养中均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在人文素养中,调查结果优于研究前设想,音乐、舞蹈素养稍弱,整体审美意识水平较高。但体育教师边际素养发展不平衡,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人文知识水平一般,教学思想保守、方法传统、内容陈旧教师信息素养令人堪忧。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南京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综合素养各指标间水平不一,应不断优化高校健美操类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组成多元化结构,专业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相互弥补相互进步;一方面增加教师进修、学习机会,提高教师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由此才能推进健美操类体育课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着重提高教师边际素养,培养教师阅读习惯,增强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学习意识,重视体育教师人文素养培育,建立美好生活方式,由此才能更好的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求,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