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茜草的入血成分、尿液代谢成分进行研究,为茜草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2、对茜草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反映茜草素在体内的行为与规律;3、观察茜草70%乙醇提取物长期给药对大鼠肝、肾及结肠毒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建立一个有效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方法,在研究茜草醇提液成分的基础上,对灌胃茜草醇提液后的大鼠血浆样品和尿液样品进样分析;对大鼠灌胃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后的血浆样品进样分析,使用 Peak View Shortcut 软件和 Metabolite Pilot TM 1.6 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2、SPF级实验条件下,将6只SD雄性大鼠灌胃给药茜草提取物(10 g/kg),并于给药后 20 min、40 min、1 h、80 min、100 min、2 h、2.5 h、3 h、4 h、6 h、8 h、12 h和24 h共13个时间点眼球取血,测定每只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中茜草素的浓度,绘制茜草素药-时曲线图,并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曲线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3、在SPF级实验条件下,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茜草高,中,低剂量组(30,10,5 g/kg),分别相当于临床人拟定剂量的36,12,6倍,每组12只,雌雄各半。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60 d。给药期间,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饮食量,毛色光泽,大小便颜色);停止给药后,观察动物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结果:1、在茜草血浆样品中,共有28个化学成分被检测出来,包括11个原型成分和17个代谢产物,其中9个原型成分和6个代谢产物的结构被确定;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的代谢途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反应,在蒽醌的α和β位羟基上进行加成反应,其中在羟基茜草素灌胃大鼠的含药血浆中,茜草素和一个羟基茜草素的同分异构体化合物物被发现,但其具体的代谢途径还不清楚;此外一个羟基茜草素的葡萄糖醛酸化产物能够通过一个未知的代谢途径进行进一步的加成反应。在茜草尿液样品中,共有14个化学成分被检测出来,包括8个原型成分和6个代谢产物,其中5个原型成分和6个代谢产物的结构被确定。2、茜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茜草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3.9 h。3、茜草各剂量组大鼠的肝,肾及脾脏器指数明显增大(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雄性大鼠β 2-微球蛋白(β 2-MG)和胱抑素C(Cys-C)明显升高(P<0.05或P<0.01),雌性大鼠,仅仅高剂量组β 2-微球蛋白(β 2-MG)显著升高(P<0.01),胱抑素C(Cys-C)与空白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草各剂量组尿素氮(BUN)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组织形态与空白组比较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茜草各剂量组雌雄大鼠的结肠组织形态、结肠黑色素染色和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比较均无变化。结论:1、建立的液质方法,能够有效的为茜草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反应是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的主要代谢途径。2、茜草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3.90±0.47h。3、茜草70%乙醇提取物长期给药剂量≥5 g/kg,具有轻微的肝肾毒性;对结肠无毒性作用,不能导致大鼠结肠黑变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