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的人群特征、生活、工作因素及人格特点,探索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可能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根据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的数据采集,对该病的主要证候分布进行探讨,为临床上快速对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正确进行中医辩证施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渭南市华州区中医医院2017年3月到2017年11月期间在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110例,基于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同时期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15例,对其进行一般信息调查: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年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记录;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并采用EPQ(艾森克人格测试)及霍姆斯和黎黑编制的生活事件压力量表对人格特征、生活压力进行评定,通过上述数据来探索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根据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对失眠共焦虑状态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数据收集,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然后将这些资料和数据应用计算机,来完成Excel数据库的建立,引入SPSS24.0软件来进行对资料的统计分析,且通过计算机来输出分析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结果:1.一般资料: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方面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的P=0.048<0.05,因此性别是失眠与焦虑共病状态共病的影响因素,B=0.556>0,意味着女性产生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1.744倍;职业的P=0.007<0.05,因此职业是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影响因素,B=0.776>0,意味着脑力劳动者产生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可能性是体力劳动者的2.172倍;年龄段的P=0.01<0.05,因此年龄段是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影响因素,40-59岁B=0.752>0,意味着40-59岁人群产生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可能性是19-39岁人群的2.121倍。2.一般危险因素:先对一般危险因素(饮酒、吸烟、肥胖、劳累)进行单因素分析,可见吸烟、饮酒、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吸烟、饮酒、肥胖是引起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可疑因素,需要进一步纳入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吸烟对应的P=0.04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0.944>0,因此吸烟和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呈正相关,意味着吸烟的人产生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可能性是不吸烟的人的2.571倍;饮酒的P=0<0.05,因此饮酒是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影响因素,B=2.415>0,因此饮酒和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呈正相关,意味着饮酒的人产生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可能性是不饮酒的人的11.185倍;肥胖的P=0<0.05,因此肥胖是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影响因素,B=1.669>0,因此肥胖和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呈正相关,意味着肥胖的人产生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可能性是不肥胖的人的5.307倍;3.生活工作方式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压力大P=0.021<0.05,因此生活压力大是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影响因素,B=0.625>0,因此生活压力大和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呈正相关,意味着生活压力大的人产生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可能性是生活压力不大的人的1.869倍;说明生活压力大与失眠共焦虑状态的发生有关,且为正相关。4.人格特征的危险因素,通过EPQ(艾森克人格测试)对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评分,其人格特征以人格内向、情绪不稳、精神质(也称倔强性)为主,也包含了人格外向、情绪稳定、掩饰程度,这些人格特征与失眠、焦虑状态共病有极大的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精神质、情绪不稳、人格内向对应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精神质、情绪不稳、人格内向的人格特征与失眠共焦虑状态的发生有关,且为正相关。5.中医证型分布,本研究统计和分析了所有病例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然后对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证候群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把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气郁滞、痰火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4型。 结论:本文研究后,得到几个基本结论:1.女性、中年年龄段、脑力劳动者为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易感人群。2.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生活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肥胖及生活压力大。精神质、情绪不稳、人格内向是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发生的人格特征危险因素。3.本研究统计和分析了所有病例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然后对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的证候群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把失眠与焦虑状态共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气郁滞、痰火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4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