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冲突监控成分与汉字加工机制的关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大脑对冲突信息的监控与加工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已有研究表明N2(即冲突信息出现后,大脑诱发的第二个负向脑电成分)和大脑的冲突监控有关。N2的潜伏期随冲突信息属性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现有的研究中出现了几种N2的家族成分,如王玉平等人最近发现的冲突监控成分N270;和语言认知加工密切相关的脑电成分N250和N400等。N250和N400分别是靶字出现后250ms或靶字出现后400ms时诱发的脑电负成分,并有研究者推测这两个脑电负成分可能和文字的正字法加工和语义加工有关。本研究将继续通过事件相关电位,从冲突监控的角度来研究汉字的认知加工机制,同时探讨语言认知加工中对冲突信息的处理所诱发的N2成分与王玉平等运用数字、颜色等实验材料诱发的N270有何不同。实验一,以汉字大小一致(45像素-45像素)和大小冲突(45像素-75像素)两种汉字字对作为实验材料,考察汉字大小的冲突是否能引起大脑的冲突监控负成分。实验结果显示,汉字大小的冲突并未诱发大脑的冲突监控负成分,说明大脑对汉字大小的加工可能是意识下的自动加工。但是,汉字大小冲突条件下诱发了一个峰值和潜伏期都有显著差异的P2成分,说明汉字大小冲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被试的注意偏向。实验二继续利用汉字字对作为实验材料,不过这一次的冲突条件是汉字正字法(字形),即汉字正字法存在冲突的同义字和正字法不存在冲突的同一字。跟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在靶字(汉字字对中的第二个汉字)出现后的250ms左右,正字法存在冲突的条件下诱发了一个更负的脑电成分N250,同时在400ms左右诱发了一个明显的P3成分。该结果说明汉字可能是以模板的形式存储于记忆中,当前后呈现的两个汉字正字法(模板)不一致时,引起了大脑的冲突监控,从而诱发一个负向的脑电成分N250。当大脑对汉字字对中的靶字(即第二个呈现的汉字)进行完前期的正字法加工后,随之通达语义。因为前后呈现的两个汉字是同义字,语义不存在冲突,因此在400ms左右出现的P3成分可能反映了大脑对汉字字对的语义信息的整合和匹配的过程。实验三的实验材料是汉字字体存在冲突的汉字字对(宋体-行楷体)和汉字字体不存在冲突(宋体-宋体)的汉字字对。结果显示,汉字字体冲突的条件下没有诱发明显的冲突监控负成分,但同实验二一样,在400ms左右诱发了一个明显的P3成分。这一结果印证了实验二的推论,即虽然前后呈现的两个汉字的字体不一致,但正字法并不存在冲突,因此没有诱发大脑的冲突监控。随着对汉字字体和正字法信息加工的完成,然后是对字对语义信息的整合,从而出现P3成分。本研究表明,模式识别理论中的模板说可能更能解释汉字语义加工前的认知加工机制。相对于汉字大小和字体冲突,汉字正字法信息的冲突可能和王玉平等人使用的数字、形状、空间位置等信息的冲突更具可比性。研究结果也暗示,对汉字正字法的加工可能是大脑对汉字加工的第一步,而对汉字大小和字体的加工可能是意识下的自动加工
其他文献
学位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实际应用者的普遍关注。它是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一种重要生物技术手段,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首次报道了辐照所引起的 SOI/ MOS器件 PD (部分耗尽 )与 FD (全耗尽 )过渡区的漂移 .基于含总剂量辐照效应的 SOI MOSFET统一模型 ,模拟了 FD与 PD过渡区随辐照剂量的漂移 .
分析了目前几种高性能连续时间 CMOS电流比较器的优缺点 ,提出了一种新型 CMOS电流比较器电路 .它包含一组具有负反馈电阻的 CMOS互补放大器、两组电阻负载放大器和两组 CMOS
分析了PAL及PAL-1电路中输出悬空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强调在绝热电路设计中消除悬空输出的重要性.提出了两种新的结构互补且无悬空输出的绝热电路.PSPICE模拟证明它们能有效实现能
采用激光器多模速率方程,经过适当的数学处理,得到行波半导体激光放大器电路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并借助通用电路模拟器,如PSPICE,不仅可以模拟单个放大器的性能,而且可以模拟含有行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