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度流行区之一,人群中慢性HBsAg携带率约为10%,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慢性HBsAg携带者有30%~50%是由于围产期的母婴传播造成的。随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中普及应用,已使约90%以上的围产期母婴传播得以阻断,但仍有5%~10%的婴儿免疫阻断失败,宫内感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弄清宫内HBV感染机制及危险因素,明确婴儿出生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对我国HBV感染的进一步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 1.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 2.通过随访研究了解新生儿外周血清HBsAg、HBeAg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研究方法】 1.从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连续收集HBsAg阳性的326例孕妇及其33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双胎9例),以外周血HBsAg阳性的新生儿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收集孕妇孕前、孕期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全国矿产量及矿产物应用迅速增加,其职业危害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作为环境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纤维矿物尘致肺部疾病的研究至今已
一 目的 1 了解天津地区医疗单位口腔科使用的诊疗器械病毒污染实际状况(以乙肝病毒为代表)及通过不洁诊疗器械所致病毒、细菌性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大小; 2 寻找一种有效、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脑囊虫病患者60例经临床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囊虫寄宿部位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51例
采用不同优化算法和机器处理方法来缓解机器资源对巨大变量组合逻辑综合问题的限制,介绍了软件系统设计的技术途径.以此形成的巨大变量逻辑优化软件,其输入、输出变量之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