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集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过去二三十年中,集聚现象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学术理论上,空间集聚的研究开创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我国对空间集聚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才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除了少数学者的研究外,对空间经济学的介绍和了解几乎处于空白。未来,空间集聚、新经济地理的进一步发展将对经济学尤其是区域经济学科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应用集聚理论并借鉴克鲁格曼的空间经济学(新地理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经济活动跨空间不均匀分布的问题,力图用较新的经济理论对空间集聚现象给予经济学阐释,并试图对空间集聚态势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上把握我国空间集聚现象及其带来的经济效应。从空间和区位的角度去探讨集聚问题和分析经济影响,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思路。在系统总结空间集聚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从宏观角度分别运用GIS技术、主成分分析和区位基尼系数等方法对人口、城市、三次产业空间集聚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微观角度运用空间集中度对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多种计量经济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探索空间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在前面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些主要结论:一是中国人口是不均匀分布的,表现为“西部少,东部多”的趋势,存在人口集聚的密集区。二是城市空间集聚水平高的地区仍然大多来自较为发达的东部,集聚水平低的城市大多来自不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三是我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聚程度仍然很低。但是从具体行业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地区集聚现象十分明显,从整体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集聚水平。四是集聚因素会对经济发展有影响,集聚水平的提高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论文针对当今国际理论热点和国内前沿问题——空间集聚进行探索,尤其是以实证的方法比较全面的评价了中国的空间集聚态势,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现实依据。所以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前沿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