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及三峡库区水质安全隐患目前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环境安全成为本区域生态建设重点目标。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防治水土流失及水环境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区的组成部分之一——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在选择生态屏障基础条件评价单元时主要考虑了能够反映出永川自然、经济、社会的特征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重庆市永川区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永川区统计年鉴(1997-2006)、永川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永川区2005年的TM遥感影像、1:50000的DEM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其他图形和文字资料。文章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生态用地、生态屏障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以及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首先探讨了永川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永川区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永川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估算,选取坡度、低山丘陵平坝比、森林覆盖、水资源、垦殖指数、交通用地比例、人口密度七大评价指标,借助GIS分析工具,将永川区划分为强、高、中、低、弱五个限制级,并对该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基础条件进行评价;最后来探讨生态屏障体系的构建及布局方案。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对永川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发现在研究期间永川区生态服务价值量变化总态势是上升,变化过程分为“慢-快”两个阶段。其中,耕地、未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有所减少,园地、林地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都有所增加。(2)在进行永川区生态屏障体系的构建中,以生态屏障建设的制约程度为评价方向,从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对研究区生态屏障建设的基础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整体为西北地区限制性高,向东南逐渐降低。(3)根据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基础条件评价,遵循生态功能的相似性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原则,将永川区的生态屏障分为2级,重点构建“生态环境屏障”、“人工生态防护廊道”“滨江生态防护带”、“中心城区生态格局”四大生态屏障,并分别提出布设方案。本文的讨论如下:(1)本文对生态屏障建设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即生态屏障建设的可行性、结构、布局,然而影响生态屏障建设成效的因素还包括科技支撑体系、辅助支撑体系和工程体系3方面,即生态屏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介于时间和资料有限,本文未深入探讨生态屏障系统支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2)研究区大体分为三种地貌:低山、丘陵、平坝,丘陵面积最大,五条低山与低山间的丘陵以及平坝地区的气候、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有差异,由于乡镇环境资料有限,本文仅将全区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其时间上的差异,而没有分析空间差异。(3)本论文生态屏障体系构建属于尝试阶段,由于缺乏前人研究成果,仅根据实地调查研究区特点而设计了相关评价指标,个别因子考虑欠妥,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