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125/HCFC-124合成工艺研究及产业化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kj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Crutzen、1974年Molina、Rowland等三位科学家发现了臭气层耗损机理,氟里昂扩散至大气平流层后会造成臭氧层严重破坏,导致紫外辐射不能被有效吸收阻挡,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受强紫外线的杀伤面临严重伤害,人类皮肤也会发生弹性组织变性、角化以至皮肤癌变等;1988年全世界消耗氟里昂已达109kg,其大量使用也加剧了气候变暖,从而带来生态灾难,导致农作物减产、海平面上升,进一步增加温室效应等。HFC-125是一种ODP(臭氧消耗潜值)为零的氟里昂替代品,具备优良的物化性能,成为替代ODS(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主流产品之一本论文在HFC-125/HCFC-124合成工艺研究并在百吨级HFC-125中试技术的基础上进行3000吨/年HFC-125/HCFC-124联产研究及产业化,涉及了合成、精馏、干燥等全流程的工程放大,着重考察了氟化反应控制参数变化对产能规模的影响,HCFC-133a、CFC-114a及CFC-115副产回收,无水氟化氢干法分离,余冷余热技术,材质本质安全等方面,在不断研究中得到较优的工艺条件,从而探索出一条合理的产业化路线,并为其它产品的工程放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具体的工艺操作途径如下:首先,用Cr2O3/AlF3固体催化剂,以HCFC-123.无水氟化氢为原料,经过两步取代反应,制得不同比例的HCFC-124和HFC-125,再经洗涤、分馏、干燥等工序制得目标产物。通过反应机理、控制参数,操作、分离、换热技术,及关键设备等方面的探索研究,HFC-125/HCFC-124联产达到3000t/a产业规模。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氟化合成操作方法中提高反应压力和HF摩尔配比,可有效地抑制杂质的生成;控制反应温度在319℃C以下时,提高温度能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侧重于HCFC-124生产进行了烯烃控制指标、HCFC-124a控制指标、HCFC-124产能、催化剂筛选研究,可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对目标产品进行有侧重性的生产。在此基础上实施了联产3000t/a HFC-125/HCFC-124产业化。接着除烯烃技术,烯烃HCFC-1122可有效控制在20 ppm以内,同时,进行了副产HCFC-133a/CFC-114a综合回收利用、CFC-115萃取精馏工艺优化探索,HCFC-123利用率可提升3-5%;同时进行余热余冷技术的开发,装置安全、环保、节能水平提升明显,其中合成节能达1/3以上。最后利用HF干法分离工艺,原料利用率无水氟化氢提升15%、HCFC-123提升3%,压缩、干燥等负荷下降明显,符合循环经济理念。
其他文献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政策工具理论,调查国内主要冰雪地域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与保障现状,跟踪相关政策的实施成果,寻找现行政策执行的阻碍,为后续
在我国运输业领域中,铁路交通是完成物资流通和旅客出行的主要运输方式。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各种与铁路有关的问题也日
针对无锡某电镀厂的电镀废水处理产生的电镀含镍污泥,进行了对污泥中金属镍的回收工艺设计和最佳工艺参数的探索。发现去除其他金属元素处理的最佳温度为85℃,最佳溶液pH为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力,使得生产生活实现了创新与改革。文章从大数据时代入手,针对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