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政府组织,是指独立于企业和政府之外的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福利国家集体面临信任危机开始,非政府组织就因其自身特性,成为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一剂良药,为公民意识普遍复苏的西方社会所看重,进而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一场“社团革命”。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壮大打破了政府-市场的二元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非政府组织逐步成长为与国家、经济平行的第三域主体,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已越来越多地涌现。近年来,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的合作,也成为跨部门合作的新探索,并生发出大量极富生命力的实践。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合作的实践背后,有着治理理论、福利多元主义与合作主义的理论支撑。西方公共管理运动和我国政—社关系的变革也呼唤着二者合作。市场与效率观念的深入人心、企业对公益事业的跃跃欲试和各种资源的稀缺有限促使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合作,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非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威胁”和对非政府组织公益优势的借鉴,迫使企业携手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与企业需以慎重选择、公益目标、平等协作与有效沟通为合作原则。从合作的维度看,单向度的合作已逐渐变少,非政府组织与企业越来越重视彼此通过公益项目进行互动交流。二者合作多采取企业慈善、公益事业关联营销、共同主题推广、员工志愿者活动和公益创投等方式。然而,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也存在诸多障碍。非政府组织公益丑闻、公众心理质疑、组织各种能力的不足,以及缺乏与企业的有效沟通交流;企业道德上的不完美、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动机不纯、缺乏合作的长期规划,及缺少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外部激励机制,成为非政府组织与企业良好合作需要面临的重重考验。对非政府组织而言,只有打造优质品牌,着力提高自身能力,健全自律机制,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形成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才能具备吸引企业与之合作的素质;而企业,也需以自律和良好的形象,正确的观念,将公益引入企业战略规划,才有可能赢得非政府组织合作的青睐,从而实现公益事业与企业自身的双赢。法律的约束和志愿文化的培养及多方外部监督,将使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的合作行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