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枳壳甘草汤加减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腰腿痛恢复、影响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发病率的近期临床疗效,为今后研究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腰椎功能康复,预防FBSS提供依据,发挥中医药在骨科治疗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所选病例共8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3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为62.2±9.60岁;均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并拟行经椎间孔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病例,根据手术后具体用药的不同,分为3组:中药组(枳壳甘草汤组)30例,对照组A(乙酰谷酰胺/甲钴胺联合塞来昔布组)27例,对照组B(乙酰谷酰胺/甲钴胺组)27例。术后在常规治疗(抗感染,抗炎脱水等治疗)的基础上,中药组:解除禁食后即给予病人中药枳壳甘草汤水煎剂口服,共服用1月后停药。对照组A:神经营养药(术后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600mg静滴每日一次,3天后改为甲钻胺片0.5mg口服每日两次,共用药1月)+抗炎镇痛药(术后塞来昔布200mg口服每日两次,用药1月)。对照组B:术后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600mg静滴每日一次,3天后改为甲钻胺片0.5mg口服每日两次,共用药1月。分别在治疗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评定所有患者VAS、JOA及ODI评分,末次随访评定3组FBSS的发生率。结果1、84例病例均获得随访,3组治疗前年龄、性别、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药组与对照组B比较:中药组术后各时点的VAS、JOA及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中药组的评分值均表现为持续改善,腰椎功能改善明显;3、中药组与对照组A比较:术后6月复查时,中药组与对照组A的JOA及ODI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中药组优于对照组A;术后12月复查时,中药组与对照组A的VAS、JOA及ODI分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中药组优于对照组A。4、根据FBSS诊断标准,末次随访FBSS的发生率为:中药组3.33%,对照组A11.11%,对照组B14.81%。结论根据3组治疗前后结果的统计分析,枳壳甘草汤加减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后的应用中均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腰腿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术后早期西药疗效优于枳壳甘草汤加减,但随时间推移,枳壳甘草汤加减在改善腰腿痛及腰椎功能、降低FBSS的发病几率方面的疗效优于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