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饰作为苗家人喜爱的饰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图案复杂,工艺精湛,堪称艺苑奇葩。
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黄茅坪村为田野调查点。通过实地观察及结合文献资料,运用深度访谈当地知识精英及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来探讨了社会变迁中作为文化遗产的苗族银饰及其锻造技艺的传承及适应。此外,笔者还采用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方法。通过“多声部”叙事,在呈现客位观察的同时,求得“主位”的解释,因此是一种主客互动式的民族志文本。让游客、学者(苗族或非苗族学者)、银匠和当地人能够发出各自的声音,使不同主体眼中的苗族银饰得以“对话”。
“何为苗族银饰?”其问题意识本身也就呈现出多面向的意义和可能。银饰在当下苗族“地方社会”已不仅仅是一种无生命而显得固化的物,更重要的是当个体或群体身着苗族服饰配戴上华美的银饰时,人们会说她或她们是“苗族人”,那么此时的银饰被赋予了价值和意义,具有了符号性和象征性。作为物的银饰获得了文化主体性,苗族银饰的主体归根结底还是落到苗族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