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婚嫁用品研究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嫁礼仪是组成婚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婚嫁民俗在周朝时就已经形成了“六礼”,之后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随即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婚姻缔结形式和习俗,但其本质不变。时至今日,“六礼”中的“纳征”“请期”“亲迎”仍是很多地方婚姻缔结中不可缺少的程序。布依族是一个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的少数民族,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的布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不少学者对其民俗文化现状和发展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在黔南州布依族的历史文化中,婚嫁文化由于其连结宗族,是人民繁衍与发展的表现,展现了布依族文化的精华。就现有的文献来看,对婚嫁民俗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是有关婚嫁用品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对现存古代婚嫁用品的收藏、保存和情况介绍等相关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婚嫁用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某个地区以及某个民族婚俗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深厚文化内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的快速转型,布依族的婚姻圈不再局限于民族内婚,受周边其他民族的影响,开始走向多元化,婚嫁用品也跟着发生改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布依族元素。本文在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黔南州布依族村寨的婚嫁用品展开了深入的田野考察。通过对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较为详细地对黔南布依族婚嫁仪式进行阐述,对婚嫁用品的类型、文化内涵、传承发展及变迁等方面进行探析。论文主体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黔南地区布依族婚俗的基本情况,通过传统布依族婚嫁概述与黔南布依族婚嫁个案论述相结合,可以看出现今黔南州布依族婚嫁在内容上化繁就简、时间上相对缩减的发展形态。第二部分介绍黔南州布依族婚嫁用品分类,将黔南州布依族婚嫁用品分为祭祀类、起居类、穿戴类以及器用类等。第三部分阐述黔南州布依族婚嫁用品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体现在思想、理念、风俗等方面。第四部分论述黔南州布依族婚嫁用品的变迁与传承,浅谈黔南州布依族婚嫁用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目前关于布依族婚嫁用品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从文物与博物馆学的角度研究布依族婚嫁用品的更是寥寥无几。本文择取黔南地区布依族婚嫁用品进行研究,在介绍该地区布依族婚嫁仪式的基础上,对婚嫁用品进行分类,并深入分析这些婚嫁用品的文化内涵,探讨婚嫁用品现代变迁的原因及意义,彰显布依族传统婚嫁用品的文物与博物馆价值。
其他文献
贵州省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是我国优秀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形成与发展可以窥见紫云县的历史社会发展。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建筑类型学对紫云县传统民居的宅门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分析宅门类型与形制特征,希望找到紫云县宅门形制的“原型”,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文章内容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产生的背景,主要阐述了紫云县传统民居宅门
学位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为研究对象,在物质生产民俗框架下,从技术民俗角度出发,对特定区域中都匀毛尖茶的生产民俗进行阐述分析,并以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为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讨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设绪论,末置结语,正文五章。第一章以都匀毛尖茶的发展脉络为主旨,首先从文献记载和民间叙事两方面对都匀毛尖茶进行溯源,其次梳理其名称由来,
学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关系呈现出“陌生化”“碎片化”“淡漠化”等特征,信任关系缺失,共同体色彩逐渐弱化,传统社区的“熟人社会”开始解体,“陌生人社会”特征日益明显,使得传统社区精神逐渐消逝并陷入“共同体困境”,给社区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在此状况下,民族互嵌式社区通过在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互嵌式建构,可以很好地增进社区居民及民族之间交流互动,实现民族关系的改善,维护不同民族间社会团结
学位
婚姻,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形态及关联性,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改善,农民支付能力的逐渐增强,农村地区婚姻要价也随之逐年提高。这种“水涨船高”现象背后所彰显的本质属性,实则为“婚姻要价”的动态演进过程。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新形势下农村婚姻要价的膨胀性、复杂性、风险性,不仅有关婚姻当事人,而且是关双方家庭乃至家族的发展命运。基于此,我国有关婚姻要价问题引起广大学者的兴趣,而
学位
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民族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对民族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尤为重要。各民族文物图志是记录研究民族文物以及与民族文物相关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民族村寨文物图志的撰写也是保护民族文物与民族文化的重要方法。鉴于此,文章采用文物学、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广西三江县岑旁侗寨的现存文物
学位
骑龙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管辖骑龙寨、底下寨、大冲岩、大寨、笕槽冲和罗依新寨六个自然村寨。清雍正以前,骑龙村所处的地区由白纳长官司管理。长官周氏于明永乐四年(1406)从江西迁移至此,在长达400多年的管理中,将汉文化带入了该地区,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类型包括了古建筑、寺庙、古桥、墓葬、碑刻等,涉及政治形态、军事制度、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全面地反映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文
学位
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各类染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就多达27项,给予了我们艺术创作丰厚的养分。本人的毕业创作《绮丽之境》是一组综合材料装饰作品,提取传统染织纹样进行创作,综合运用贵州各民族传统蜡染、织造、刺绣等技艺作为作品表现手法,融合创新,力图呈现蕴含民族韵味,明净灵动、细腻丰富的效果。此次创作是对贵州传统染织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有
学位
枫香染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印染工艺之一,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与独特艺术魅力。在贵州主要分布于黔南、黔东南两大区域,且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特点。自2008年惠水、麻江枫香染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逐渐被人熟知,社会对贵州枫香染也从新闻报道为主开始转向学术研究为主,尽管研究成果总体较少,但已出现方兴未艾之势。已有成果主要涉及民族学、设计学专业,本文则从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视角
学位
长期以来在采矿、隧道、水利等行业内,由于爆破法具有极高的破岩效率,尤其是在针对硬岩的破岩工作中具有的其他方法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岩石的开凿、钻进工作通常都以爆破法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需求的增长,爆破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如对围岩扰动大,作业周期长等问题。而各项弊端中,尤其由于爆破粉尘等引起安全和环保问题,以及不连续作业引起的难以适应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这两个问题最值得研究人员的关
学位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黔北,地处黔渝交通要道上,且建县时间较早,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也丰富。论文主要研究的是黔北务川传统农耕生产生活器物,即包含着基于传统农耕文化的物质基础之上,与乡土社会息息相关的人们劳动中使用的各类农具、副业生产用具,以及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不同质地、不同造型、有着不同功能的生活器物。论文通过田野调查法记录所搜集到的传统农耕生产生活器物的历史来源、材质结构、形状大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