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是内蒙古草原分布广泛的一种优良牧草,经济价值较高。本研究以内蒙古8个生境的冷蒿作为供试材料,调查其返青期和越冬率,并对其枝条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分别对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crose)、脯氨酸(Proline)、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田间、理化指标的测定,确定8个生境冷蒿的抗寒性顺序。结果表明:1.8个生境冷蒿在呼和浩特气候条件下的越冬率均在90%以上,越冬率相差不大,均能正常越冬。除锡林浩特、阿巴嘎和克什克腾的冷蒿外,各个生境的冷蒿返青时间互不同,其抗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2.内蒙古8个生境冷蒿的半致死温度依次为:海拉尔的冷蒿(-15.19℃)>克什克腾的冷蒿(-14.13℃)>锡林浩特的冷蒿(-12.54℃)>大青山的冷蒿(-10.98℃)>阿巴嘎的冷蒿(-10.30℃)>鄂托克的冷蒿(-8.27℃)>塔尔岭的冷蒿(-7.92℃)>巴彦浩特的冷蒿(-3.30℃)。3.对在人工低温胁迫下内蒙古8个生境的冷蒿各项抗寒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低温胁迫对冷蒿生理指标的影响可以分为4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含量},{POD活性},{CAT活性}。4.通过对内蒙古8个生境冷蒿各项抗寒指标进行的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和电解质外渗率与其它理化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单一指标对冷蒿的抗寒性进行初步鉴定。5.根据这8个生境冷蒿在人工低温下的反映,通过类平均法聚类分析可以分为5类:第1类为海拉尔的冷蒿,第2类为锡林浩特和克什克腾的冷蒿,第3类为阿巴嘎和大青山的冷蒿,第4类为鄂托克和塔尔岭的冷蒿,第5类为巴彦浩特的冷蒿。6.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所有的抗寒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这8个生境冷蒿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海拉尔的冷蒿>克什克腾的冷蒿>锡林浩特的冷蒿>阿巴嘎的冷蒿>大青山的冷蒿>鄂托克的冷蒿>塔尔岭的冷蒿>巴彦浩特的冷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