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黄河文明的过度推崇重视导致了对长江文明的忽视,以至于许多人都误以为中华文化只有黄河文明一个源头。长江流域的考古和远古文化研究还有诸多欠缺,如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等众多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美学方面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对包括河姆渡文化在内的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的考古研究将给人们打开了一条通往远古初民世界的宽阔通道,新石器时代灿烂的长江文明必将让今人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审美文化伟大的滥觞。本文通过对河姆渡遗址发掘器物的研究和分析,努力从中探寻河姆渡先民的审美意识,并尽可能全面地描述河姆渡文化的美学特征,展现中国审美文化在河姆渡区域滥觞的历史过程。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自然环境对河姆渡文化时空的影响。重点介绍新石器时代自然环境对河姆渡文化生成、分布、分层及对河姆渡文化风格的影响。地理上的全新世,数次海侵造成了河姆渡文化发展的几次中断,形成四个文化断层。宁绍平原上山水环绕,对远古先民形成地理区隔,河姆渡文化星罗棋布,散落其间。公元前六七千年前的气候相较于现在更加湿润温暖,土壤肥沃,植物茂盛,禽兽种类繁多,这样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河姆渡人稻耕渔猎的生产方式,培育了河姆渡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奠定了中华民族田园审美的物质基础,揭开了人类生命审美的历史序幕。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和概括河姆渡人的审美意识。通过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进行分析比较,推论河姆渡先民的审美倾向,概括河姆渡先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风格。河姆渡先民制作器物是一个不断摸索与试错的过程,在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之后,开始对器物质地、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考量,制作出的器物逐渐符合聚落群体的审美需要。石器的制作一般偏向于它的实用性,逐步培育了“适用为美”的意识。在注重石器实用性基础上,河姆渡先民也把审美目光投射在石头本身的性质上,并有意突出石头的色彩和肌理之美。相比较而言,陶器的制作更注重造型,不同功用的陶器有不同的造型,釜、罐、钵、碗、盆、豆等大多朴素无华,本真亲和,有稚拙之美和蓬勃的生命气息。玉器的制作难度较高,上等的玉料较为少见,因此更加珍贵。石之美者为玉,玉艺成就了非凡的石之美。玉器的温润之美与隐秀之美是后人比德的滥觞,也体现了河姆渡先民审美意识中的神性与人性、宗教性与世俗性、礼仪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显示出新石器时代聚落先民独特的精神美。第三部分,阐释河姆渡文化的美学价值与意义。通过将河姆渡文化与邻近文化的比较研究,进一步突出河姆渡文化的审美特性,并阐明河姆渡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美学史上的价值、意义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