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毛类纤毛虫是原生动物中进化程度较高的一大类群,对缘毛类的形态学、形态发生学和系统发生学研究一直是国际原生动物学界倍受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褶累枝虫(Epistylis plicatilis Ehrenlerg,1838)是一种常见的固着缘毛类纤毛虫,隶属于累枝虫科(Epistylidae)累枝虫属(Epistylis),为世界广布种,也是用于水质净化的活性污泥中的主要作用类群之一.自褶累枝虫被发现研究至今,关于其形态发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论文通过活体观察与改进的蛋白银染色法对一种淡水缘毛类-褶累枝虫的形态和形态发生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累枝虫属和其他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描述。结果如下:(1)褶累枝虫的活体个员伸展时为倒钟形,长宽约为90-150x30-50μm,大核C形横位;收缩时后半部形成5至6个褶皱,并套住体柄。(2)褶累枝虫的表膜下纤维系特征为:口围盘纤维呈从中央向外辐射的网状,纵向纤维稀疏(20-24条)。类似于大多数钟虫的口围盘纤维和纵长纤维,口纤毛器的第一咽膜(P1)末端发散,第三咽膜(P3)仅由两条毛基列组成,不同于大多数的缘毛类纤毛虫;前庭入口处有一条游离的口外小膜(EM)。活体收缩形态、口围盘纤维及口器末端形态为该种形态分类的重要特征。(3)褶累枝虫的口器发生模式为生发原基口生型,新口器的第二、第三咽膜、单毛基列和生发毛基列起源于老口器的生发毛基列,而复毛基列和第一咽膜来源于老口器的单毛基列,其口器发生方式与目前已知的多数缘毛类的口器发生方式一致。本文通过对比褶累枝虫与其他缘毛目纤毛虫的形态学及口器发生,发现尽管在外形上差别各异,但在口器发生的方式上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