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制转型是一场深刻而漫长的社会变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也在日益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换要求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方式等也要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一些弊端,如一味只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投入成本、忽视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成本、政府绩效和政府效率逐渐成为政府决策和行政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从转型期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入手,从理论上对转型期我国城市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的成本、绩效及效率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较系统地构建了一套测度政府成本、政府绩效与政府效率的指标体系。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已经历了10多年的时间,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建立。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计划体制下的“包揽一切”变革到现在只是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鉴于城市的特殊性质以及城市政府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中观层次这一客观条件,城市政府职能具体表现在“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等五个方面。转型期城市政府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分别撤消、转移并增加一些职能。 城市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成本支出。这不仅表现在以财政支出为主体的政府直接成本,还包括由政府决策或行为失误而造成的间接性社会损失——政府间接成本。分别以性质、构成以及政府自身“受益与否”为标准,可对政府成本进行三种不同的分类。从性质上看,可将其分为政府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从构成上看,可分为政府人工成本、采购成本和决策成本;从政府自身“受益与否”来看,可将其分为政府消费成本、投资成本和决策成本。为便于计量,本文按第三种分类方法来设计测度政府成本的指标体系。城市政府消费成本实际上相当于行政管理费;投资成本包括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和转移支付等;决策成本包括决策的机会成本和社会成本,而社会成本又包括灾害损失性社会成本、生态环境性社会成本和寻租性社会成本等。在选择合适指标对各分成本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再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合成,进而得出政府成本指数。 政府规模进而政府成本的不断膨胀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西方公共财政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观点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公共财政学派主要从社会进步对国家提出的要求、外部“突然”因素的影响、财政支出构成随经济逐渐走向成熟而日趋庞杂等三方面,公共选择学派主要从公共产品的供给、收入再分配、利益集团的诱导、官僚的目标、财政幻觉等五方面解释了政府规模不断扩张的原因。中国政府规模的扩张自有其因。 政府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在国外由来已久,也是我国理论界与实务工作者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将绩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在研究时用的是狭义上的概念,它是指政府行政行为的“有效产出”。政府绩效主要体现在决策绩效和公共支出绩效两个方面。政府决策主要通过人均GDP及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来进行衡量。公共支出绩效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衡量。总量绩效主要通过财政支出对GDP的贡献率来进行衡量;结构绩效主要从科研支出、教育支出、文化支出、卫生支出、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来分别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合成,进而得出政府绩效指数。 政府效率是对政府行政质量的综合评价。它通过政府绩效与政府成本的比值来进行度量。政府效率指数也就是二者的指数之比。由此可知,提高政府效率的途径主要从降低政府成本和提高政府绩效这两方面来进行考虑。 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以及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作了介绍。另外,还对国内外有关政府成本、绩效和效率的研究状况作了概述。第二章主要对我国城市政府职能及其在转型期的转变进行了探讨。第三章分析了政府成本的内涵、性质并对其进行测度,进而得出政府成本指数。第四章分析了公共财政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规模继而政府成本扩张原因的解释,并对中国政府规模扩张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五章对政府绩效的涵义、性质以及政府绩效评估的状况进行了探讨。第六章选择合适的指标对政府绩效进行测度,进而得出政府绩效指数。第七章对政府效率的涵义及其指数的测算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其特点提出提高政府效率的途径。 论文主要在政府成本的分类、政府决策成本的内涵及其构成、推进政府绩效与政府效率的相关理论、建立政府成本指数、政府绩效指数以及政府效率指数的计量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