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庆有着山水城市之称,因长江、嘉陵江交汇形成了两江四岸的地理格局。在这种地理格局的影响下重庆产生了众多类型丰富的码头,这些码头不仅承担着重要的货物运输功能,也是人们生活与生产的空间场所。重庆的码头促进了生产商贸的流通,也催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码头文化,因此码头成为了重庆城市记忆和情感的重要符号。但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现代交通技术的革新与突飞猛进,传统的交通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码头逐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有着山水城市之称,因长江、嘉陵江交汇形成了两江四岸的地理格局。在这种地理格局的影响下重庆产生了众多类型丰富的码头,这些码头不仅承担着重要的货物运输功能,也是人们生活与生产的空间场所。重庆的码头促进了生产商贸的流通,也催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码头文化,因此码头成为了重庆城市记忆和情感的重要符号。但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现代交通技术的革新与突飞猛进,传统的交通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码头逐渐没落和消失。仅留下部分满足大型交通功能的综合性码头,重庆朝天门码头就是在其中的代表,朝天门码头不仅独占水路交通枢纽还具备了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两江四岸核心景观治理提升区,更是重庆的水上门户。其中码头趸船作为朝天门码头的重要要素,它的功能以及外观形象也在跟随码头功能的转变而逐步发生变化,最初作为用于装卸货物或供人们上下的浮码头,后来逐渐用于商业旅游,现在主要以承担旅游功能为主。由于趸船处在朝天门码头空间中,它的外观形象提升对于码头滨水空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满足人们对多样化滨水码头空间审美体验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码头趸船在现实环境中的形象提升和空间激活方法,以此满足城市功能的拓展与人们对空间个性化的功能需求。本文以重庆市朝天门码头趸船外观的形象提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朝天门码头空间发展历史沿革的梳理,分析了朝天门码头空间的功能变迁与空间转换及特点,针对朝天门码头趸船的空间地理环境和门户形象的特点,探讨以夜间形象塑造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以灯饰画的方式结合重庆标志性符号,来提升趸船的外观形象。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码头空间与重庆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重点分析重庆城市码头的历史发展、朝天门码头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朝天门码头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其次,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朝天门码头趸船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调研现状结论:码头滨江岸线停靠的趸船船型较落后,外观形象设施陈旧;缺乏滨江景观活力,未能丰富地展示城市面貌;朝天门码头趸船与过去承担的职能发生了转变,作为沿江工业遗产的趸船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灯饰画为主的艺术手段进行重庆朝天门码头趸船外观形象地提升改造,通过分析灯饰画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提取出重庆的代表性地域元素,结合趸船船身进行设计实践。灯饰画的设计手法既提升了趸船的外观形象同时也起到了传播城市文化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上购物、消费越来越频繁,物流成为一大热门产业,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物流,成为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还比较大,本文对新形势下智慧物流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物流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
乡村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工程,即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景观更新成为我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景观更新的建设过程中,因为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原因,发现我国的乡村景观更新出现生态环境失衡、人文特色缺失等不利于乡村景观长远发展的现象。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套有针对性的设计原则和策略来指导乡村景观的更新设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提出了“如何引导乡村景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的
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绿地越来越少,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让城市儿童不愿走出家门导致了“大自然缺失症”“青少年肥胖率上升”等现象出现。城市需要绿地,儿童需要拥抱大自然,在自然中学习,与自然为友,以自然为师,与自然中的小动物互动玩耍,探索大千世界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城市儿童没有近距离接触小动物的有效途径,无法满足儿童对动物的需求,部分儿童甚至没有接触过除了小猫小狗以外的萌宠动物,动物知识比较匮乏。如何解决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胸怀天下,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情怀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外交思想。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贯通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美好世界积累了成功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2年12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吉林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线上举行,论坛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吉林大学党委副书
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振兴已成为当下农村建设的重点。以重庆市人民政府2021年9月10日发布关于重庆市“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强调到2035年重庆市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政策。乡村景观提升设计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乡村建设从单一的乡村风貌上的改造向多元化的乡土景观模式转型,对乡村景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景观设计不仅要充分利用本土的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和机动车辆增加,造成交通拥堵,为缓解城市平面交通压力,高架桥建设快速增长,桥下空间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高架桥下空间存在诸多方面问题,即改变城市原有风貌、形成城市灰空间、割裂城市空间与文脉、滋生新的社会问题等。山地重庆,两江交汇,地形特殊,立体化交通空间,使得出现大量滨江高架桥,影响城市滨江景观的整体效果。因此重庆滨江高架桥下空间景观设计研究对提升重庆城市品质和缓解
乡村建筑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延续,承载着民族成长发展的基因脉络和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完整记录文明线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构成乡村建筑整体面貌的,除居住生活的房屋主体外,适应传统农耕经济“生产、生活、生态”紧密结合模式的生产性辅助房屋,如圈舍、加工作坊、杂物堆放仓房等乡村特色建筑,在构成乡村人居环境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从而形成区别于城市居住环境生产生活与生态相互隔离的本质特征。由于处于辅助地位,这些乡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的本质界定,是从价值观层面对二者高度契合性作出的重大理论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中实现的理论发现和思想升华,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内在的前提和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