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福建厦门、江苏启东、四川什邡再到云南昆明,由于大型化工项目所催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典型社会现象,并呈爆发式增长趋势。与其他社会群体性事件相比,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冲突性质、主体构成及动员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属性,而传统集体行动理论对当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阐述则日渐局促。尤其是在微博微信日渐普及的微媒介时代,新生成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影响公众态度改变与信念激化的新要素,微媒介构建的行动网络、传播场域与群体秩序构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独特环境。 通过昆明PX事件实地调研发现,环境群体性事件更多体现为表意、解释与共意的微观社会建构过程。基于调研数据的SPSS分析亦显示,微媒介与公众情绪联动在事实的意义建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核心环节提供了内在驱动力:微媒介成为公众情绪的提升系统并重塑社区集体认同感,源于集体认同的情绪型公众则为微媒介动员奠定行动基础。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日渐增多,以环境事件为契机的权利诉求亦呈几何数增加。在微媒介与公众情绪联动过程中,一种公众“微政治心理”逐渐形塑,成为社会典型心理症候。与此同时,微政治心理在公众日常政治观念塑造与政治参与中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引发基层政府与民众间的“信任失衡”,进而导致“亚健康政治”,成为类似事件持续发生的重要因子。 在高度媒介化的社会,媒介日益成为信息交流、文化建构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社会运行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亦逐渐加深。易言之,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力量的角色得到强化。在微媒介传播空间中,基于对话协商达成“政治共识”对当下问题的纾解具有重要意义,即强调公众在公共事务解决过程中的公共责任与社会理性,这需要微媒介的功能转型,并实现微观公共领域。微观公共领域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微媒介作为传播渠道的正常化,它的运作对推动宏观公共领域发展,重新确立对共识与权威的尊重,使公众成为感性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建设亦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