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金融发展比较迅速,资金总量不断扩大,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金融产品日益创新,金融体系的复杂化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指标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一国或者地区可以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量,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经济增长是一国立足之本,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水平差异较大,协调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社会融资规模角度去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对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首先采用规范分析法对目前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对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定量研究法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选取2013年第4季度至2017年4季度的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全国范围和东、中、西部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性;最后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大;在90%分位点处,不同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是最大的,但是在其他分位点处却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在分析这种差异性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口径与方法;二是合理配置不同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资金;三是加强我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职能;四是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五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监管体制。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一是对研究方法的创新,将较为前沿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应用到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研究中,在全国性检验中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使研究结论更加深刻。二是研究的角度和使用数据的创新,本文根据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用省际间社会融资规模的季度数据,对东、中、西部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的结果更有价值。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在控制变量的选取方面有更多的发挥空间,随着数据统计技术的发展与统计指标的扩展,可以有更有效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