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多模态CT对缺血性卒中诊断、指导治疗及推测预后的价值。1、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参照,探讨多时相CTA评价侧支循环的价值。2、评价CTP各灌注参数评价缺血半暗带及侧支循环的价值。3、探讨治疗后病灶体积、mRS评分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经临床确诊为缺血性卒中41例患者,所有病例均多模态一站式一次扫描(NCCT+CTP15cm)或多模态一站式二次扫描(NCCT+CTP10cm+头颈CTA),第二种扫描方式CTP与头颈CTA之间需间隔10分钟。德国西门子第二代炫速双源CT,常规平扫、CTP采用摇篮床低剂量技术,80kV、80mAs,间隔1.5秒,共采集33个动态容积数据。头颈CTA采用Neuro-DSA扫描模式。后处理工作站Siemens MMWP运行VP Neuro软件,获得共4个灌注参数和灌注图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并根据TDC曲线得到对比剂自动脉流入到静脉流出的动态CTA图像,即多时相CTA图像。治疗后头颅CT或MR复查。根据临床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四组。评价的侧支循环包括一级和二级、分为不良、一般、良好。多时相CTA与DSA结果比较,分析多时相CTA显示侧支循环的价值,并评价各时相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CTP CBF-CBV不匹配,且CBF/CBV>1.2区分半暗带与梗死核心。治疗前及治疗后30-90天的临床mRS评分及复查CT、MRI计算最终梗死体积=梗死的最大长径X宽径X梗死层面数×层厚×π/6,与多时相CTA的侧支循环对照分析,评价多时相CTA侧支循环对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1、一般情况:41例中超急性期2例、急性期7例、亚急性期13例、慢性期19例。2、超急性期梗塞CT平扫阴性;急性期CT平扫与CTP发现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慢性期CT平扫与CTP显示病灶无差异(P>0.05)。3、CTP对不同时期IP的诊断:超急性2/2例、急性期6/7例、亚急性期10/13例、慢性期13/19例。4、多时相CTA与DSA二级侧支循环显示一致:循环不良9/10例、一般18/19例、良好14/12例(P<0.05)。表明DSA与CTA对二级侧支的显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5、多时相CTA对二级侧支循环显示的时相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时相CTA较常规单期CTA能更好评价二级侧支循环。6、CTP各参数与DSA一级侧支循环完整性比较,两组间CBF、CBV、TTP、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CTP各参数与DSA二侧支循环的关系:CBV、CBF、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P<0.05)。8、最终梗死体积、mRS评分的变化与多时相CTA二级侧支循环的关系:比较侧支循环不良、侧支循环一般、良好三组之间的最终梗死体积、mRS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良好者疗效好占83%(10/12),侧支循环不良疗效差占70%(7/10)。[结论]1、缺血性脑卒多模态CT检查能发现早期病灶确定诊断,通过CTP判断低灌注区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颅内外大血管否有狭窄、闭塞,并较准确评估病变区二级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特别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2、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缺血性脑卒的CT检查必须CT平扫加CTP。3、临床不同时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均存在缺血半暗带,超过治疗时间窗的患者仍然存在缺血半暗带。4、多时相CTA对评价缺血性脑卒二级侧支循环非常必要。多时相CTA能较准确评价的二级侧支循环代偿情况。5、CTP可较准确间接评价一级侧支循环、二级侧支循环,但不能确定侧支循环的位置和程度。6、多时相CTA对的二级侧支循环代偿的评估与预后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