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刑的历史沿革论中国死刑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q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性质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在古代,中、外各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都把死刑作为刑罚制度的核心,广施滥用。直到17世纪以后,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人权思想的传播,死刑开始受到限制。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吹响了废除死刑的号角,此后,欧洲各国都对死刑的利弊优劣展开了长期而又激烈的争论,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为实践中废除死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严格限制死刑之适用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最终废除死刑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拟通过对中、外死刑制度的历史比较中,分析我国目前死刑的现状,论及未来死刑发展趋势。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死刑的发展史。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传统的重刑思想的影响,普遍采用“严刑峻法”,虽然也出现了唐朝以前前所未有的轻刑、恤刑的贞观刑制,但由于不能持久,终究无法摆脱“酷刑亡国”的命运,不可能实现“严刑救时弊”的愿望,但死刑制度却在更朝换代中得到发展。近、现代社会死刑制度逐渐完善,死刑罪名明显减少,执行方式趋于单一,刑罚向轻缓化方向发展。外国在奴隶主阶级和封建主阶级统治时期,死刑也被广泛运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在人道思想影响下,及于保护劳动力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需要,西方各国纷纷对死刑制度进行改革,废除了各种野蛮残酷的死刑执行方法,缩小死刑适用范围,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彻底废除了死刑或部分废除了死刑。第二部分:死刑存废之争及其意义。通过介绍死刑存废之争的要点,分析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说明死刑的存废必须与一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简单地说死刑该存或该废、孰优或孰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死刑存废之争,对死刑在世界范围内由残酷向人道、由限制到废止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性的死刑立法和司法以及刑罚学说的发展、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我国目前死刑的现状。通过对中、外死刑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限制和完善死刑制度上,虽比以<WP=3>前有所进展,但目前死刑条款和适用死刑的罪名仍然比较多,与其它保留死刑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死刑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依据我国的历史传统、人文背景以及目前的生产力状况、经济体制、现实的社会治安状况而言,我国目前仍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但保留死刑并不意味着可以扩大适用死刑,死刑应被严格限制在所侵犯的权益的价值不低于人的生命的价值的范围内,重刑主义思想是不足取的。因此,进一步减少和限制死刑,如彻底废除对财产犯罪、经济犯罪的死刑,是中国刑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部分:中国死刑未来发展趋势。在废除死刑已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中国的死刑应立足于在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进一步减少死刑罪名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揭示死刑的不合理性,使废除死刑的合理性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最终彻的废除死刑做好舆论宣传;严格限制死刑的立法措施,将刑法的功能由单纯的社会防卫转向应有的社会保障;司法者应进一步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限制死刑判决,使死刑名存实亡是限制死刑的关键,也是导致死刑最终被彻底废除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分析了现代木兰属(Magnolia)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散布途径,认为华夏植物区系区域不仅是现代木兰属的分布中心,同时也是木兰属的分化中心及原始类群保存中心,并结合地史资料,推断全球木兰属植
为解决应用模态推覆法计算空间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主振型数量过多、等效单自由度(ESDOF)体系双折线型力-位移关系与实际状况不吻合、结构荷载-节点位移-支座反力对应关系
为了促进非通勤活动的慢行交通出行,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对慢行出行偏好影响入手,提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建议.选取了公共设施沿街布置、成片布置和混合
<正>顽固性腹水是指对限制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无效的腹水,或者治疗性腹穿放腹水后很快复发。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的晚期表现,尽管其仅占肝硬化腹水16.1%,但其发生是肝功
CIMS是实现企业综合自动化的有效手段,实施CIMS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集成,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目的,这
现代化作为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文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尤其是文化对经济的意义一直是困扰现代化合理性的难题。如何从
目前多数实验室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实验设备没有合理使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引入6s管理方案并结合在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6s管理经验,与6s标准管理进行对接是一种较好的尝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中医药信息化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中医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医院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中医医院在信息安全方面仍然存在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安全人才缺乏、信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基于Internet的应用已经由单一业务类型向数据、语音、图像“三合一”的多媒体信息形式以及综合业务方向发展。目前,主干网已大步迈向宽带化和数字